今年以来,海原县贾塘乡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典型培树、群众培训、设施培固、产业培育、民风培淳“六培”工程,发挥阵地“磁场”作用,凝聚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向心力,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住人才这一关键,贾塘乡深入开展“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致富带头人 140 余名,带动 1000余户群众增收。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发展,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分子中新发展党员9名,为组织队伍注入“源头活水”。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召开“筑梦远航、情系家乡”新考录大学生和研究生奖励资助大会,对全乡新考录的306名大学生、研究生进行奖励资助。
在实施典型培树工程中,贾塘乡常态化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评选“美丽庭院”64个,“好婆婆、好媳妇”38名,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在全乡范围内设立荣誉墙3处,打造后塘村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一条街,创建黄坪村石榴籽广场,将各类先进典型拿出来、摆上去,广大干群见贤思齐,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乡掀起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比贡献的新热潮。
实施群众培训工程。成立贾塘乡基层党校,建立“乡、村、网格”三级培训机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及民族团结模范开展现身宣讲培训,打造后塘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亭为平台,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中。
实施设施培固工程。贾塘乡对黄坪村和后塘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施建设整体规划,盘活闲置阵地,让阵地凝聚人气、激发活力。打造黄坪村党群议事亭,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搭建“桥梁纽带”。持续深化“潜移默化”功效,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群众“想要看、能受益”为出发点,绘制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墙7处,营造“面面墙壁会说话、处处景观都育人”的宣传氛围。
实施产业培育工程。贾塘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与产业发展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大力发展高端肉牛产业,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化,打造养殖示范村 2 个。大力发展瓜菜产业,围绕“一主四特”产业布局,依托“三塘一坪”立地条件,在后塘村建设绿色生态观光采摘园,打造万亩麒麟瓜基地、千亩向日葵基地、千亩马铃薯基地,同时种植南瓜、萝卜、西蓝花等各类菜品,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致富“钱袋子”。狠抓劳务输出,建立劳务综合服务站,切实把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深入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建台账、抓培训、建平台、搞宣传,“四轮驱动”助推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
实施民风培淳工程。贾塘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所九站,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根据群众所需建立“石榴籽”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引入科技、教育普法、健康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依托乡村大舞台、阳光文化大院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埋入民族团结的种子,让淳厚文明的乡村新风尚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全媒体记者 马彦军 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