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固原市成功举办的六盘山中药材发展学术论坛上,国内中医药界专家学者聚首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葛忠兴会长表示:振兴我国民族医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逐年提高。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葛忠兴在在主旨演讲中说,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炎黄子孙数千年和疾病斗争的睿智结晶。民族医药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于一体,不仅可以带动农民种养殖业、科研、物流等发展,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当下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困难和际遇并存,有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小、科研能力弱、市场攻关难、市场融资难“两小一弱两难”的问题,但更面临着发展非常好的形势,政策、环境、资源等有利因素不断增多。
伴随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及疾病谱的演变,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愈加明显,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在“中医药国际化”大背景下,民族医药也逐步成为技术、资本不断涌入的新兴投资领域。当前资本市场日益重视挖掘民族医药的投资价值,该产业在日后有望成为新“蓝海”。蓬勃发展的民族医药,正在迈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葛忠兴会长还介绍说,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中国民族医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目前大体上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为代表;第二块发展迅速,以回族、满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为代表;第三块是人口较少民族的医药发展,正处于抢救挖掘阶段。六盘山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怀关注的重点连片贫困地区,“天然药库”六盘山作为宁夏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已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更是民族医药文化的瑰宝应该发扬光大。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开展民族医药发展战略研究,挖掘、整理和推广宣传民族医药,继承和保护民族医药传统文化遗产,开展国内外民族医药文化交流和多层次培训活动,特别是以产业扶贫切实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