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一直以来就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2022年暑期东南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称驼铃一对队),在能源与环境学院吴义锋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我区中卫、灵武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采访治沙英雄王有德,感悟和学习治沙精神,并通过网络向公众宣传、科普宁夏治沙情况。
中卫市高海拔、低降水、强日照的特点促使中卫市初步形成了“光伏+制造+观光旅游”的上下游产业。中卫市沙漠光伏产业园规划建设于2012年,规划面积6.5万亩,分为光伏制造产业区、光伏发电区、光伏农业大棚区和观光旅游区4个规划区,概算总投资200亿元。在了解过光伏治沙产业之后,驼铃一对队来到了位于宁夏灵武的白芨滩防沙林场,对王有德进行了深入了解。
从1976年进入林业系统工作到2014年退休,近40年里,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创造了白芨滩“五位一体”治沙模式和成功经验,在毛乌素沙漠里建起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城”,种下的树按平均行间距2米计算可绕地球赤道7圈。这道“长城”成功阻挡了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的步伐,实现了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退休后,王有德一刻也没歇息,开始了二次创业,成立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用7年时间在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侧一片大小沙坑纵横、戈壁沙滩广布的“不毛之地”上打造出“万亩沙漠绿洲”,再现“沧海变桑田”的奇迹。
在实地调研了宁夏治沙成就后,驼铃一对队的成员们有幸聆听了王有德讲述“向沙漠进军”的故事并勉励广大青年学子要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的谆谆教导。
目前,驼铃一对队的成员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宁夏已全面启动新一轮防沙治沙工作,各级林草部门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荒漠化治理重点任务,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厚植绿色底色。大家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积极投身沙漠绿化公益事业,向优向好学习,要奔着一个目标肯干肯奋斗,本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精神,在全面推动沙产业发展中贡献青年力量。通讯员 任纪澎 刘枋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