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宁夏康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由公司主导研发的WJ-39片项目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提高产品质量,降本增效,团队成员加大攻关力度,正在做进一步的工艺研究与优化。
“历经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创新药物WJ-39片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将争取早日进入临床试验,实现产品成功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杨亚军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全球尚未有明确的针对性治疗的一线药物,因此开发新的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不仅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还有极大理论研究意义。
杨亚军介绍,公司研发的WJ-39是一种基于糖尿病并发症关键靶点醛糖还原酶结构设计的喹啉酮乙酸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改善肾功能。目前,该成分在相关试验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优良的安全性。
“由于是在空白领域开启的研究,新药研发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团队的齐心努力下,我们一直在不断向前。”回顾这些年的研发历程,杨亚军感慨道。
从理论到实践,这条属于宁夏医药科研的攻关之路,整整走了10年。
2012年8月,宁夏康亚药业公司启动了WJ-39项目,并于当年开始了原料药和片剂生产工艺、处方的开发。随后,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等工作逐步开展——每一个阶段的推进都是以年为单位计量。
“攻关遭遇了很多困难,解决药物难溶性问题、精确测定药剂量等关键技术问题一度困扰着技术人员。此外,科研经费也曾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拦路虎’。”杨亚军回忆。
无数据参考、无经验借鉴的科研之路比预想得更加曲折。最困难的时候,项目一度面临“停摆”的命运。
关键时刻,宁夏相关科技政策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2017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创新药物WJ-39的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为宁夏科技厅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补助近600万元,为项目继续推进注入了“强心针”。
2022年7月22日,宁夏康亚药业主导研发的WJ-39片项目获得国家1类化学新药临床研究批件,标志着该项目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WJ-39的开发,填补了宁夏1类新药研发的空白,同时也迈出了全球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研发领域的领先一步,为患者带来福音。
敢于挑战的背后,是公司多年专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积累的信心和底气,更是自治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创新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催生创新成果的缩影。
杨亚军介绍,在宁夏科技创新政策引领下,早在2008年,康亚药业就组建了研发中心,现已发展成为经国家及省级政府机构认定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目前,公司科技创新团队拥有药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近百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0人。
依靠科技创新,该公司在药品研发领域屡获佳绩。
2019年10月,康亚药业研发的产品“昊畅-羟苯磺酸钙胶囊”通过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打破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0通过的局面,并将国产羟苯磺酸钙胶囊质量标准与疗效提升至与原研进口产品一致水平。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勇攀高峰,是挑战者的梦想;攻坚克难,是科技人的守望。
“科技创新的征途上没有终点,我们也将不断探索,研制出更多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高端化学药品,为患者解忧的同时,推动公司成长为仿创结合的领先医药企业。”杨亚军说。(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