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金凤五路。记者海坤摄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提升、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不断完善,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解锁民生幸福“密码”。
道路畅行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金凤五路是我市交通疏堵“6+N”重点工程之一,作为银川市金凤区南部的重要道路,对缓解宝湖路以及六盘山路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分流作用,也有效提升了七子连湖的湖岸环境,成为了银川市打造的一条“最美回家路”。今年以来,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持续推进交通疏堵工程,年度计划实施项目61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55个。
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银川综合客运枢纽(扩建工程)火车站通道二期车行通道、金凤五路(正源街—民族街)道路工程、团结路(民悦街—凤凰街)道路工程……这些交通疏堵“6+N”工程无一不是为了打通城市道路堵点、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出发点,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
除了新建道路,近期我市还对现有道路病害进行维修,通过慢行绿道建设解决通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银川打造更加高效低碳的出行环境。同时,我市去年新增停车泊位4000余个,将市区内登记备案的1200余处停车场中具备智能设备的770处停车场数据接入到静态交通管理平台,有停车需求的群众可提前进行车位信息查询。
居住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满
走进银川市兴庆区的天成小区,楼体墙面色彩鲜亮、小区院内道路平整,一群老年人坐在亭子里聊天……看到这样的景象,很难想象这已经是一个22年的老旧小区。2019年至2020年期间,兴庆区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对天成小区实施了节能改造项目和环境提升改造项目。“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我市对城市道路、小微公园、公共健身器材等进行升级,老旧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改善。”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住房保障领域,我市逐年放宽申请门槛,根据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适时调整实现了我市中低收入群体全覆盖。同时,我市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购房人按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后,可实现交房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从源头破解“办证难”问题,使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互联网+教育”让优质资源共享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更让众多城乡学生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教师从“会上课”到“上好课”提升,银川市“互联网+教育”从“摸着石头过河”迈向了融合应用的“快速路”。涌现出银川市阅海小学、银川市第二中学等一批“互联网+教育”应用典型。
现如今,银川的优质学校更是“走出”银川,带动更多学校的发展。3月3日,“银卫小学高质量发展实践联盟启动会”在银川市实验小学正式启动,这就意味着银川市实验小学将帮扶中卫市的7所小学,实现师资、教研、管理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质发展。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2018~2022年我市学校及单位获得“互联网+教育”相关表彰或奖项国家级34项,自治区级94项,教师获得“互联网+教育”相关表彰或奖项国家级670余项,自治区级4100余项。
托育普惠服务水平提升
婴幼儿照护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的重要配套措施。记者从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2022年银川市已备案托育机构63家,占全区的46.7%,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3082个,每千人拥有托位数为1.07个,银川市托育机构数、托位数和入托幼儿数均位列全区首位。
2022年民生“十心实事”中就包括了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700个,并作为政府绩效、健康银川等考核内容。银川市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以普惠托育建设项目为切入点,积极争取普惠托育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526个普惠托位,占全区投资的94.6%,建设普惠托育机构8家。指导项目机构按照《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等要求,科学规范建设,以全区硬件建设最规范的天鹅湖爱慧托育中心为示范,引导全市新建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社区托育服务机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婴幼儿照护服务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定期举办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扩大相关从业人员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开展各类培训和讲座21次,累计培训达3300人次,有力提升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健员的业务素养和服务水平。
休闲健身有去处场所更丰富
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公园、健身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了,大大小小的体育场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锻炼。
“我觉得生活在银川很幸福,到处都能见到体育场地,健身器械也随处可见。”经常在金凤区毓秀体育公园锻炼的市民刘新胜告诉记者。每天傍晚时分,银川丽景湖体育健康公园内热闹非凡,该公园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去处。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做好体育民生,深入推进健康银川建设,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投入比重越来越高。今年,全市将建设全民健身中心1座,新建改造唐徕渠、亲水大街等健身步道40余公里,新建笼式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多功能运动场7个。这些健身场地、场所将为广大市民提供理想的健身场所,也将积极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记者李鲲鹏沈亚婷李姝吴春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