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现代化水网深入干旱带腹地的挑战,需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这是一次水管体制改革市场运营和项目“投融建管服”模式的深度实践,需要凝心聚力,多管齐下;这是一次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和运维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具体探索,需要科技为戎,数字赋能。
2023年10月17日,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全线通水,“生命水脉”注入旱塬,为当地发展赋予了新动力。
“一张网”润泽“一方民”
天上降水少、地面径流少、地下好水少,加之居住分散、沟壑纵横,千百年来,“水问题”一直是困扰海原县各族群众生存的最大瓶颈。
2022年5月,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7.09亿元,包括水源工程、泵站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蓄水池工程、供电工程和信息自动化工程。工程自固海扬水七干渠取水,长达70.94公里的供水管道经设4级扬水泵站,爬沟越壑,穿山搭桥,将海原县关桥、西安、及海城3个乡镇24个行政村的流域水网、县域水网构建和库坝池水网水体互联互通,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让西安灌区的农田喝到了黄河水。
2023年4月11日,历经300余天的工程,实现了高崖一泵站、关桥二泵站全线贯通,汨汨黄河水流进2.5万亩种着香瓜的大棚里、种着玉米的农田里,也流进百姓的心里。
“我们这儿十年九旱,以前没有水,啥也种不了,现在水来了,我们的拱棚里都种上了瓜,再也不用去拉贵水了。”海原县关桥乡冯湾村村民李德福感慨道。
宁夏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发集团)作为建设单位,在宁国运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持续“作战”,受益的除了村民,也为当地企业发展带来了生机。
“我们主要是培育马铃薯种子,但水根本不够用,只能辅助配合其它作物调和用水,这个工程通水会彻底解决我们的用水问题。”中沙绿城(宁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勇激动地说。
据悉,该企业于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而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7000亩土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及其他作物,每年可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及土地流转收入。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的建成将极大的推动该企业产业发展,为当地百姓增收。
如今,一张水网,惠及民生,一汪清水,带来希望。
“一模式”管好“一片地”
近年来,宁夏立足生态,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于水发集团而言,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是一次生态“破题”,也是一次主业“蝶变”。
海原县作为宁夏西海固的核心区,多年来,地下水位下降,单井灌溉面积不断萎缩,已不能充分保障灌溉用水。南华山、西华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通过引调黄河水置换地下水,解决项目区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生态修复,可恢复和改善南华山、西华山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两山水源涵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有利于项目压砂地退出产业调整和生态保护修复,对海原县北部荒漠区治理修复具有示范作用。
“预计工程运行二、三十年后,海原县西安镇地区地下水静水位将恢复到70米以内,地下水资源量将超过670万立方米,这对我们海原县生态恢复具有极大的帮助。”海原县水务局副局长梅海东说。
水发集团自承担建设任务以来,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投融资、咨询、施工、运营及服务等综合优势,科学施工、高效管理,克服工程距离长、扬程高及地形复杂等困难,利用水平定向钻技术破除压力管线敷设中的“卡脖子”问题,让输水管道遁地钻山13处,与山外地埋管道相接,将水扬入其他泵站,达到减少安全风险、降低投资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实质效益。
作为该工程的投资方、实施方和管理者,水发集团锐意进取,以“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改变当地水利行业工程建管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把水管部门从繁重的水资源和工程管理中解放出来,监督社会资本方做好灌区建管服务;另一方面避免了政府传统投资建设工程“多头并管”“建后难管”等现象的出现,保障了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也使项目工程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降低了工程运营管护成本,树立了国企典范,全力将项目打造成为全区节水灌溉的典范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示范性工程、标志性工程。
如今,科学模式,一管到底,多种服务,振兴乡村。
“一面屏”赋能“一灌区”
“开闸、放水......”10月17日下午四点,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调度中心的大屏前站满了人。
屏幕上,四个泵站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调压塔、蓄水池的画面清晰可见;随着鼠标的移动,该工程的全线大景,国、县、乡道信息跃然屏上;水位、水深、流速、机组状态一览无余。一张大屏将所有信息全部“容纳”。
自开工以来,水发集团高标准定位,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构建水源工程、泵站、调蓄水池、配水管网的BIM模型,实现了从工程设计、建设至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有效支撑工程建设管理、安全智能分析、智慧巡查维护等工作。
工程采用BIM+GIS正向设计,结合项目BIM信息模型,搭建8个子系统的建设运行模式,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和运维服务信息化平台,预留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接口,全力打造数字化工程,为现代化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水利调度中心是通过智能、可视和动态的显示,实现数据、模型、文本、图片、视频等数据的同屏展现,方便对信息的可视化融合处理、辨析,最大化的精确分析,提供便捷的内部信息流转方式,更可打通与气象、水文部门合作贡献渠道,深度服务智慧治水。”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调度中心的搭建是解决各类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调度的关键,也是便于后期运营、管理服务的12万亩现代化灌区的具体抓手。
如今,数字加持,智慧调度,一张大屏,赋能发展。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水发集团作为此次“任务”的执行者,他们实干笃行,提交了优异答卷,在后期的运维中,他们将继续发挥力量,守护工程“一生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