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用好黄河水 种出好“丰”景
——贺兰县探索节水增效“一田多产”新路径
时间:2023-10-30  来源:新华社
  秋高气爽,又到一年丰收季。在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里,成片的水稻已收割完毕,不远处的稻米加工厂内,金灿灿的稻谷堆成“小山”,机器轰鸣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收成好哩,园区种植的2000亩水稻全部实现丰产增收,平均亩产稻谷650公斤,高产田可达800公斤以上,价格也比以往高。”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高兴地说。
  贺兰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得黄河灌溉之利,这里自古沟渠纵横,盛产水稻,但传统农作方式收益低,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
  为此,稻渔空间围绕节水农业发展目标,发展起稻、蟹、鱼、鸭立体种养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建设高标准稻田、高密度鱼池,并在稻田四周开挖深水环沟,稻田退水入环沟养鸭养蟹,净化后再进入鱼池养殖鱼虾,养殖尾水被水泵重新抽进稻田,鱼蟹粪便则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实现了农业用水在“稻田-环沟-鱼池”中闭合循环。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方式,稻渔种养模式可节水3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40%以上,农药则完全不用。
  “一水多用、一田多产”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稻米品质,实现了稻渔双收。
  “鸭子和螃蟹是稻田里的‘清道夫’,除虫除草的工作全交给了它们,化肥农药少了,稻米品质自然也就提高了。”赵建文说,产自稻渔空间的稻米每斤售价超过10元,算上增加的鱼虾蟹等水产收入,每亩地综合收入达7000多元。
  在种好田的同时,稻渔空间还不断拓展稻田的休闲观光功能,让“颜值”变产值。每逢夏秋季节,村民以大地为纸、水稻为笔“绘”成巨幅稻田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让这里成为周边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游客的到来,让当地村民有了更多增收的机会。四十里店村村民李正兵,每年春夏秋三季在园区稻田务工,冬季农闲时就成了稻田滑雪项目检票员,土地流转和全年务工收入合计有五六万元。李正兵说,这份工作“离家近,活儿不累,一年四季都能有收入”。目前,园区通过土地入股带动200余户农民每户年均实现增收8500多元,解决周边农民近100人就业。
  贺兰县委书记丁炜说,近年来,贺兰县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促进农业节水技术和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实现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的“三赢”。截至目前,全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40余万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万亩,年均节水近3000万立方米。记者李钧德、苏醒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湿地美 金秋着“盛装”
    黄河湿地美 金秋着“盛装”
    是谁?在这个秋天,打翻了北塔湖的“调色盘”
    是谁?在这个秋天,打翻了北塔湖
    宁夏人物
  •  36℃高温下 “菌草之父”扎进宁夏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的名头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纪成军:当好行业领头羊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