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彭阳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杨凤鹏
本报记者 闫 蓓
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彭阳县自然资源局高级林业工程师杨凤鹏接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证书,在他看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结着彭阳县造林人三十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在随后的8天里,杨凤鹏两次踏入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见证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观看了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天安门广场上目睹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
“我是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受党培养三十多年,从一个农民成长为高级林业工程师,这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并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我深感荣幸。在北京,每参加一次活动、每见证一件大事,都让我心潮澎湃,感到无尚光荣。”回想在北京参加庆祝活动时的情景,杨凤鹏仍难掩内心激动。
2000年,杨凤鹏受命接任彭阳县造林队队长时,他已经在彭阳县造林一线干了十几年。36年间,杨凤鹏与造林队员在彭阳改荒山、绘青山、造金山,绘就出了一幅梯田环绕、林茂草密、风景宜人的美丽画卷。
一把铁锹、一个干粮袋、一个水壶、一双胶鞋。每年从早春3月到初冬12月,每天清晨5点出发,晚上9点回家,没有礼拜天,更没有节假日。这是杨凤鹏与同伴的日常。“只有栽活每一棵树,才不辜负党的信任和期望,才对得起手中的这份工资。”杨凤鹏说。
2002年,红河镇上王村被规划为红梅杏试点村,杨凤鹏带领造林队,边学技术边试种,三年开始挂果,五年喜获丰收。如今,彭阳红梅杏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2013年,在悦龙山绿化工程中,杨凤鹏临危受命,带领200多名造林队员,用时33天,开挖水平沟5万多米,栽植绿化苗木5万多株,提前高质量完成了绿化任务。
2014年,杨凤鹏带领造林队在全是砂石和红胶泥的高庄村造林,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
造林季节性强,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杨凤鹏和造林队在长期造林实践中,探索出“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抗旱集雨造林技术,形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彭阳模式”,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在造林队员的铁锹把上刻上刻度,确保每个树坑挖得齐整,尺寸不差一分。“如果把全县的‘88542’整地工程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半。”
三分植,七分管。无论地形险要,道路偏远,杨凤鹏每天坚持巡林。一天下来,步行的路程少则一二十公里,多则三四十公里。在杨凤鹏看来,“只有跑到了、说到了、做到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30多年来,杨凤鹏与造林队累计完成造林任务10万多亩,植树1000多万株。造林队栽植的树木,成活率总体超过90%,绝大部分地段一次成林,不需补植补造。
如今,彭阳的山川绿意盎然、群岭叠翠、山花璀璨、瓜果飘香。全县林木保存面积由1983年建县初的27万亩增加到180.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31.5%,累计治理小流域134条17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1.1%提高到76.9%,每年减少向黄河排放泥沙量680万吨,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
“我已经离不开彭阳的山、彭阳的沟、彭阳的树。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我一定要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的余生献给彭阳的大地山川,努力为家乡的生态建设再立新功!”杨凤鹏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