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心守护黄河安澜 书写绿色发展答卷
时间:2022-06-20  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图片_20220620114551.jpg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鸟瞰图。马 楠摄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为什么是宁夏?“黄河流经9省区中,宁夏既有典型性,又有示范性。在宁夏建设先行区具有重大战略考量,是全国大局所系、黄河流域所需、宁夏发展所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滕飞表示。
  《实施方案》指出,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有利于通过政策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活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
  探索现代治水的“宁夏方案”
  黄河从黑山峡流入宁夏境内,一改性情,退却了气吞山河之势,在纵贯397公里的长途征程中,变得温婉轻柔,造就了千里沃壤。早在秦朝,宁夏儿女就在黄河两岸修渠引灌、凿饮耕食,形成了引黄灌溉区,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天下黄河富宁夏”因此闻名。
  但是宁夏因水而兴,也为水所困。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区之一。在蒸发量数倍高于降水量的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旱天岭”“上流水”“喊叫水”等这些与缺水相关的地名,曾经饱含着当地人世代对水的渴盼。
  一度缺水还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有更生动的描绘:“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
  不过,随着持续39年的生态移民搬迁、23年的退耕还林还草、19年的封山禁牧……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政策落地和工程实施,让如今的西海固山绿、民富、水到渠成。
  不仅是“解渴”,而且还要用上“智慧水”。近年来,宁夏全力推进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扎实推进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工程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建设,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现代治水的“宁夏方案”。
  从“大水漫灌”到“精打细算”,点滴之间的智慧成就了青铜峡市引黄灌区的“节水经”。在远程控制、智能化水位监测、流量监测、水量调度等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治水、管水措施下,自流灌溉的古灌渠焕发新生,为青铜峡市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有力保障。
  从“人担驴驮”到“手机买水”,取水方式的变化得益于固原市彭阳县“互联网+城乡供水”的模式创新。彭阳县运用云计算、水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对人饮工程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开展体制、管理、服务创新,创造性解决了农村自来水入户难、管护难、缴费难、供水率低等“人饮最后100米”的综合难题,在宁夏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公共服务均等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用水权改革是宁夏破解缺水的关键一招。2021年,宁夏全面启动用水权改革,着重破解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守住不突破国家分配的水资源总量指标的底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贡献;解决用水结构不优问题,严格管控和限制高耗水产业,以用水结构优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缓解水市场供需双方矛盾,激活用水权市场,为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找到“发展水”和“救命水”。
  目前,青铜峡市农业用水权实现精细化确权,固原市原州区探索“以电折水”,中卫市沙坡头区率先开展工业用水权有偿使用费收缴,银川市贺兰县推广“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等一大批用水权改革典型在宁夏落地生根。
  “用水权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以共建共享为时代特征的现代治水体系加快构建,全区水利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供产业转型的“宁夏经验”
  “黄河流域是著名的‘能源流域’,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为宁夏等省区工业化、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也使一些地方产业结构偏重,容易形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当前,宁夏产业结构呈现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的‘两多两少’特点,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面临艰巨的转型任务。”滕飞指出。
  宁夏石嘴山市是曾经依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西北老工业城市,面对资源枯竭的窘境只能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近5年来,石嘴山市淘汰落后产能305.8万吨,整治“散乱污”企业668家,出清“僵尸企业”321家,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重构、产业基础再造提升、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一批批企业得以复苏。
  转型升级也让一批批企业“名利双收”。
  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枕梁组件改写了相关技术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约30%成本;
  宁夏滨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世界最为领先的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将含一氧化碳气体的工业尾气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直接转化为燃料乙醇、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与燃烧发电相比,该工艺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发电的3—4倍,能源利用效率是燃烧发电的1.5—2倍;
  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淘汰停用石灰窑,利用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捕集的液态二氧化碳生产单氰胺和双氰胺,实现了碳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不仅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在培育壮大绿色动能上,宁夏也一路昂首前行。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是为支持特定省能源转型工作出台的专门政策文件。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块曾经是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荒漠之地,如今已成为被自治区赋予“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目标的产业新城。一个个现代能源化工企业在这里集聚,一片片深蓝色“光伏海”在这里绵延百里,宁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现实方案也在这里得到验证。
  据了解,宁夏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等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奶牛存栏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宁夏枸杞”跻身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前十位。同时,宁夏开工建设了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球单厂规模最大清洁能源电解水制绿氢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已成为宁夏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宁夏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839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6%,比重位居全国第三;新能源发电量46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3%,比重位居全国第二;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本地电力消费中新能源比重)26.2%,居全国第二。
  交出普惠民生的“宁夏答卷”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值得关注的是,5年来,宁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21年突破6万元,达到62549元;全区5年累计财政支出7141亿元,七成以上用于民生支出,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民生事业得到较好保障。5年来,宁夏高质量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781.3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522.31亿元。
  “一村一年一事”行动获得中央农办通报表扬,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宁夏召开;
  制定“灵活就业13条”,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3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普通高中大班额基本消除,“互联网+教育”经验在全国推广……
  翻阅宁夏保障和改善民生2021年“答卷”,一件件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着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
  生活富足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富。在寄情宁夏山水间,一大批文旅惠民活动适时开展。
  端午假期,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举办“爱上银川·湖城之夏”2022年银川市文化旅游消费季·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粽情端午相约银河”2022年惠农黄河文化节、第二届“硒游记”奇趣文旅体验活动、沙湖端午游园会、“香约大地天香”第二届玫瑰文化旅游节等“畅游宁夏·文旅惠民”系列活动,推出了免费门票、优惠套票等,带动银川市怀远夜市、石嘴山市百花市场夜市、吴忠市光耀美食街等消费热度持续升温。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蔡菊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近年来,宁夏立足‘文化强区、旅游富民,为产业赋能、促民族融合,展示美丽新宁夏’战略定位,让文旅产业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黄河流域全局、宁夏发展格局,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动能加速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星星的故乡”特色文旅品牌,通过打造星星酒店、星空营地等新业态,举办星空旅游大会、星空朗读等特色系列活动,让“星星的故乡”品牌更加具体形象、更有吸引力;吸引梵克雅宝、兰博基尼、欧莱雅等世界知名品牌到宁夏举办展示展销活动,有效提升了宁夏整体影响力,普惠了更多人民群众。
  黄河漭漭,洪波致远。贺兰山下绿洲千里,河谷两岸天高云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这片美丽沃土活力无限,塞上儿女正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东岸树成荫
    黄河东岸树成荫
    贺兰山生态向好生命灵动
    贺兰山生态向好生命灵动
    宁夏人物
  •  中卫市委书记张利:借数腾飞全力
  •  吴忠市委书记徐耀:建设绿色发展
  •  刘秉儒:甘做“先锋物种”,让宁
  •  郑天海:“天路”守护者
  •  “驯草教授”伏兵哲:提得起笔头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