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天生我沙必有用
——在宁夏寻找“两山论”的生动实践系列报道之八
时间:2023-11-13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涛 祁国昌 摄
  极目远眺,移动沙丘宛若固态浪花,虫子越过沙坡,若螃蟹掠过礁石。
  宁夏,三面环沙,是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风沙漫天的画面里,没有路,更缺少出路。
  如今,一条绿色、生态、经济的路,以沙漠为起点,向远方延伸。
  从被沙漠和沙地围困,到善治善用沙漠,实现“人进沙退”的逆转,宁夏人在与沙经年累月的交手中,寻找和谐共生的绿色答案。
  光之路:“沙戈荒”也有春天
  这是一条电力“高速路”,也是一条探索“绿色能源+生态治理”模式的新路。
  10月15日,记者一行深入腾格里沙漠腹地,探访“光”的发源地——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这里是全国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也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湘直流”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一年前,满目茫茫沙丘。该项目安全总监蔺锴常常要站在高处的沙丘上,寻找信号传输文件。一年后,沙漠深处涌动“蓝色海洋”:一列列光伏板如同波光粼粼的海面。
  “光”不仅抵达远方,也照亮足下的荒漠。项目初期,建设者就秉承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完成一块块光伏板的架设与拼接,还要打造“沙戈荒”光伏治沙生态工程的“样板间”。
  “今年清明节前,在中卫市固沙林场负责人唐希明指导下,我们在沙漠里撒播了草籽。”该项目负责人李超翔介绍,项目通过2.6万亩草方格铺设及草籽播种防风固沙,开展多元治沙模式,并探索发展治沙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项目部在光伏区划定了6个生态治理观测点。蔺锴隔三差五就到观测点给小草拍照。“一指宽的沙地,长出来5个小嫩芽!”4月底,小草破土而出,蔺锴说,这是来到沙漠以后看到的第一抹绿色。在他心里,这就是沙漠里的春天。他的手机相册里有一个存有1000多张小草照片的文件夹,名为《小草成长记》。
  电力人“兼职”治沙人,以草方格铺底,播撒沙生植物草籽;在光伏方阵外围,3道立式沙障高高矗立,将流动沙丘拦截在外。与普通光伏电站不同,项目建设时还将光伏组件“抬高”,为后期地表治沙、植被种植和环境改善留足空间。
  伴随着沙生植物的萌生,来访的“客人”更多了。“一天早上,突然听到了鸟叫声!”蔺锴说,看来治理有效果,鸟儿也有了栖身之地。
  在无人机的视野里,大面积铺展的草方格像一张绿色巨网,固定连绵的流动沙丘。作为“回报”,生长起来的植物更好地固定流沙,守护电站根基。
  在未来的发展图景中,“沙戈荒”基地不仅仅发电,还将探索打造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项目。
  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总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由国能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负责实施。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221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6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32万吨。
  中卫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当地大力发展沙漠光伏产业,从防沙、治沙、用沙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突出沙漠生态治理示范性,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沙之路:面朝大漠的光景
  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不仅有电力“高速路”丰富外送电通道,还有一条沙漠高速公路串联起大漠山河,打开旅游新界面。
  “今年初秋,从银川上乌玛高速去中卫,远眺即贺兰山,傍晚有长达50分钟的落日陪伴途中。途经一片风力发电区,斜阳在叶片转动中生辉,金色的光洒进车内,太美了。”这是网友“梦想道路起航”在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的自驾体验。
  公路旅游,也是旅游的重要部分。
  2021年12月29日,宁夏首条沙漠高速公路——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通车,其中有18公里穿越腾格里沙漠。同时,宁夏首个特色旅游主题服务区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沙坡头服务区开放,自驾游客可在途中小憩,面朝大漠,品茶观景。
  “在沙漠路段两侧各设有一处观景台,并结合腾格里沙漠旅游整体规划预留通道,让这条路成为兼具生态防护与景观打造功能的生态廊道。”11月3日,宁夏交投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中卫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乌玛高速公路将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与沙坡头等沿线分散的景点串珠成线,对沿线的旅游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从沙湖到沙坡头——乌玛高速公路宁夏段全线通车后,将把石嘴山、青铜峡、银川、中卫等地的沙漠、黄河、山脉等各类景致相连,成为一条全域旅游便捷通道。
  沙漠旅游,还为周边的村庄新建了一条生计之路。在与沙坡头景区相邻的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沙坡头村,风景里也写满愿景。
  沙坡头村的发展史,映射着人与沙的相处历史。20世纪50、60年代起,村民便参与麦草方格治沙。如今,沙坡头村村民稳端“生态碗”,乐吃“旅游饭”,人与沙共生互利。
  沙坡头村的几十家农家乐、家庭旅馆,主打田园特色。其中,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农家乐的“田园农庄”,今年改造提升后,“十一”假期再迎客流高峰。“客房都住满了,每天的农家饭也被预订一空。”11月3日,女主人陈梅英说,最近是淡季,自己准备去城里带孙子。
  在不远处的沙坡头景区,陈梅英的丈夫童发斌在当艄公,儿子童楠是景区的快艇驾驶员。不论是古老的羊皮筏子,还是现代快艇,均为游客带来不同节奏的体验,也诠释着童发斌一家人与沙为伴的光景。
  如今,沙坡头村120多名村民在景区就业,年收入750万元。景区周边,51户农家乐年收入突破600万元。
  在中卫,人与沙的关系改变,要从麦草方格说起。
  在沙坡头景区,可以看到在宁夏首条铁路——包兰铁路线上列车驶过的身影。宁夏首条沙漠高速公路——乌玛高速公路,也在此与包兰铁路相遇——守护它们平稳运行的防沙体系,基底都是诞生于中卫的麦草方格。以麦草方格打底,宁夏在腾格里沙漠摸索出“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
  结合已有防沙固沙技术,乌玛高速公路建设遵循“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设计理念,构建“六带一体”公路防护体系,最大限度保障行车安全,以及减少对沙漠生态的“打扰”。
  如今,人工背运麦草扎设草方格升级为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草方格防沙施工效率提高60%以上,治理成本比传统草方格降低了10%。原本5至10年才能天然形成的土壤结皮,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下,缩短到了1年。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第五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39万公顷和12.14万公顷,持续实现“双缩减”。“接下来,我们将实施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久久为功,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交流之路:人沙对话框里的金句
  从守护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破题,到自治区首条沙漠公路的生态理念,宁夏从沙漠中开辟的道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书写奇迹。
  麦草方格,是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1977年联合国防治沙漠化会议上,中国代表被请上台介绍麦草方格固沙法,开启了“中国魔方”走向世界的征程。1988年,“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以其卓著的科技成果,与“中子弹装置的突破”工作一起,荣获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经典的麦草方格,还在续写传奇。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在国家林草局挂牌,承担我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履约工作。作为履约具体行动之一,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在宁夏成立。该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举办荒漠化防治技术国际研修班,目前已对来自南非、巴基斯坦、泰国等40多个国家的110多名国际学员进行了培训。
  “宁夏的荒漠与尼日利亚有着相似的特点,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荒漠化防治的好做法。”今年的培训结束后,来自尼日利亚的学员伊曼纽尔受访时表示。
  10月26日,在宁夏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发展产学融合论坛上,“追沙人”唐希明分享了防沙治沙的经验——他经历了以麦草方格为起点,中卫乃至宁夏治沙技术的创新之路。
  唐希明参与发明的“便捷式沙漠造林器”已获国家专利,已走出宁夏,被应用到内蒙古、甘肃等地。
  如今,唐希明还引导农民种植沙葱,指导企业治沙增绿,指导农民种植经济林。
  经历过沙的暴戾,也见证了沙的温和,唐希明感慨:“人和沙不仅可以和平共处,还能够携手合作。”(记者 毛雪皎 房名名 张 璞)
  相关链接
  据《宁夏林草年鉴》记录,自治区成立伊始,风沙灾害严重。宁夏营造河西、河东两条大型骨干林带,阻止沙漠侵袭。至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国家“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宁夏大片沙漠化土地稳步得到治理。
  经历生态的阵痛后,更懂得修复和痊愈的意义。在宁夏,人与沙在经年累月的交手中,从治理走向保护利用。
  宁夏科学发展沙漠经济,逐步形成了沙区设施农业、沙生灌木饲料加工、沙区新能源产业和沙漠旅游休闲业等特色沙产业。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探索治沙固沙、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推进“光伏+生态”等立体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今年1月至9月,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25.2万千瓦,全部为太阳能,占全区新增发电装机比重的97.8%,新能源稳居全区第一大电源。
  宁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立足于资源禀赋,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将继续科学推广应用治沙用沙融合模式,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打造沙漠田园综合体,在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开展沙漠星空露营、沙地越野骑行、科普教育体验等休闲活动,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掀开沙漠旅游新篇章。
  短评 | 缚黄沙 望青绿
  人与沙的斗争由来已久,而每每听闻宁夏防沙治沙的故事,总有惊喜,亦有感悟。从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落地,到宁夏首条沙漠高速公路——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的通车,麦草方格固沙法开启“中国魔方”走向世界的征程,沙退人进、绿意渐生的一步步坚定步伐,创造出许多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更折射出一股困难面前锲而不舍、不畏艰险、一干到底的精神和干劲。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特别是在荒漠化治理这种亘古难题上,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宁夏在与沙漠长久的战斗中,学会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处之道,深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存发展的智慧总结,也是我们建设美丽宁夏的必然选择。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更加理解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一以贯之的冲劲、干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道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缚住黄沙、遥望青绿的奇迹定会不断上演,美丽中国、美丽宁夏也必将触手可及!虎 权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雨后银川 碧水蓝天
    雨后银川 碧水蓝天
    贺兰晴雪
    贺兰晴雪
    宁夏人物
  •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
  •  36℃高温下 “菌草之父”扎进宁夏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的名头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