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珠手串。
香珠手串。
讲述人:庞红 古法手工香制作者 采访时间:2025年1月7日 采访地点:银川
香牌。
编者按——
庞红,北京人,2020年来宁夏后,便在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致力于香道文化的传播和香文创的研发。作为银川市古法手工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古法手工制香非遗基地负责人,这些年,她将这门手艺融入到闽宁镇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传统香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A
香文化为生活添美好
我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香文化,觉得又雅致,又能为生活增添美好的氛围。所以很早我就在北京找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香料的识别、研磨、配比以及传统制香工艺。
2020年底,受公司委派,我来到宁夏闽宁镇工作,在宁夏闽宁镇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做管理工作。我们是一家光伏+农业企业,农业主要是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为主,当时园区除了发展特色的农业项目,也在不断调整方向,摸索着前进的道路。我发现,这里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一些传统文化,比如我熟悉的香文化等内容尚待开发。
仔细考虑后,我决定将古法手工香制作技艺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并在当年建立了非遗传习工坊,开始推广传统制香技艺及文化,而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园区和工坊也成为了热门景点,借此机会,我更加积极地推动这一传统技艺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
B
宁夏枸杞带来的灵感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2022年,古法手工香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永宁县非遗项目,也是从这之后,传统香文化的传播,成为我在管理园区的同时,着力去完成的事业。
要想让古法手工香制作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紧密结合。没多久,闽宁镇这片热土,就让我找到了新的灵感。
“杞草香”是我最先研发出来的香品,这个灵感来源于宁夏特产——枸杞。枸杞不仅是一种养生佳品,其独特的香味也极具开发潜力。当时,我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试验,从枸杞的采摘、晒干到研磨、配比,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最终,成功提炼出了枸杞的香气,并与其他香料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宁夏特色,又符合传统香道审美的“杞草香”。这款香品一经推出,便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健康理念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线香,盘香,香珠,香囊,香枕,香锤,花露……这些年,我带领团队已开发出了30余种新产品,除了“杞草香”,针对西北地区鼻炎患者相对较多的情况,还研发出“辛夷花香”,缓解了很多鼻炎患者的痛苦,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结合闽宁镇产业特色,根据红酒的特点,配制研发出“暖红香”,兼具实用性、观赏性和地域文化特点。
C
打造一张特色名片
在香包和香珠手串等与传统香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研发上,我们也一直在创新,尤其是将宁夏的地方特色融入设计中,比如在香包上绣制枸杞图案,或在香珠手串中使用宁夏贺兰山上的各种石头。
有人曾问我为何会有这些创作的灵感?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底气”吧,有着深厚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地点,被钟爱它的人们激活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目前,我们根据宁夏的特色,和不同的文旅企业合作,希望未来我们的香文创产品能走进更多的旅游景区,成为宁夏的一张特色名片。
D
带领乡村女性学习制香
比起制香技艺的钻研和香文化的传播,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能够带领当地村民尤其是妇女们,逐渐成为制香技艺的传承者。这几年,在永宁县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十几次传统手工制香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制香骨干,目前已有几十名女村民成为了我们团队的主力,她们的年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实现了就业增收。
除了带动村民,我还积极支持当地的文旅发展,只要是来闽宁镇旅游的人,我都会主动带着他们开展体验活动,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和传授如何制作传统香品,分享我的创新过程和心得。
这个过程虽然琐碎而辛苦,但文化的传承需要“守艺人”的坚守和不断的创新发展,尤其是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现在我已经不再担任园区管理工作,专心做传统香文化的传播,所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链接:传统香文化历史悠久
庞红介绍说,在中国,古法手工香制作技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从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俗。
“在宋代这一香道发展的鼎盛时期,用香更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香铺’的描绘,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庞红说,好香不仅芬芳,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
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于室内,用于预防肺结核病;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藓”;在清宫医药档案中,宫廷御用的香方、香皂方和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 记者 王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