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可爱小蛇。 记者 吴璇 摄。
蜡染作品《飞天》。
蜡染小夜灯。
在近日举办的“蛇影灵动”非遗大秀上,来自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模特礼仪社团的大学生与专业模特们,身着融合非遗元素的创意服饰,生动演绎了非遗技艺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其中,第九批贺兰县蜡染项目非遗传承人段承成设计的六套扎染服装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服装采用天然染料,通过独特的绑扎技艺,在素布上勾勒出寓意吉祥的图案。每一处色彩的晕染都充满了诗意与韵味,将扎染艺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在传统与现代间
编织蜡染扎染之梦
段承成与蜡染、扎染的缘分始于大学时期的服装设计专业课堂。当时,课程内容虽然有限,却像一颗小小的火种,在她心中悄然点燃了对这两门民族传统技艺的好奇与热爱。毕业后,这份热爱驱使她踏上了前往云南、贵州的采风之路。
在云贵地区,蜡染和扎染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她。尽管条件艰苦,但她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1998年,回到银川后,段承成在鼓楼步行街仁义巷开办了“惊叹号”时装设计店。在这里,她大胆尝试将蜡染和扎染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她设计的蜡染旗袍以素雅的白色棉质布料为底,用蜡刀精心绘制出细腻的蓝色苗族蝴蝶纹,从领口蜿蜒至裙摆,栩栩如生。这款旗袍既展现了传统蜡染技艺的韵味,又贴合现代女性的优雅气质,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认可。她还为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服务员制作过服装,进一步证明了她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创意和才华。
2000年,她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广告公司,主业开始转向广告设计。尽管如此,她对民族手工技艺的热爱从未消退。在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礼品设计和文创设计中,她常常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及民族传统蜡染纹样。2006年,那份深藏心底的热爱促使她再次前往云贵川地区。这一次,她购置了大量蜡染产品,深入民间向传统蜡染艺人学习技艺,并开始系统地研究蜡染和扎染,为她日后的创作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蜡染扎染碰撞,段承成的创意美学
段承成介绍,蜡染和扎染虽同属中国传统蓝染工艺,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扎染是通过皮筋、木棍或针线缝制、捆扎等方式,使被捆扎的部分防染而保持白色,未被捆扎的部分则染成蓝色。扎染的图案多为菱形、方形等较为抽象的几何形状,难以实现特别具象和精细的效果。而蜡染则是用蜡刀蘸取融化的蜡液在布料上绘制图案,图案可以更加具象,设计形式也更为灵活,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段承成不断探索将蜡染、扎染、蓝印花与服装设计等技艺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她巧妙地将蜡染与扎染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风格。例如,她设计的一款蜡染扎染结合的茶席,主体采用扎染技法呈现出蓝白相间的水波纹理,边缘则用蜡染绘制出精致的荷花图案。荷叶的脉络与荷花的花瓣都细腻入微,充满诗意,展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在服装设计方面,段承成也巧妙地将这些传统技艺融入其中。2015年至2016年,就有朋友委托她制作带有蜡染元素的服装。她设计的服装风格多样,去年夏天推出的宽松风格T恤和裙子销量极佳。这些服装不仅在款式上符合现代审美,还在图案和色彩上融入了蜡染和扎染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除了服装和茶席,段承成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文创产品。她制作的小兔子玩偶,有的关节可动,能摆出多种造型;有的则可以进行换装,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需要染布,然后打版、缝制,每次制作布偶至少要打两到三次版,不断修改完善。此外,她还设计了五角星挂件,制作过程同样繁琐。挂件的脸部采用立体设计,使用华德福娃娃的布料,腮红用口红涂抹,头发则由棉线制作,每个挂件都独一无二,格外可爱。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匠心独运,也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传承蜡染技艺
点亮非遗之光
作为非遗传承人,段承成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始终致力于推广蜡染技艺。她在学校代课,带领孩子们学习简单的布艺制作,传授针法技巧,培养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在社区工会,她担任扎染公益课老师,指导学员制作了大量扎染作品,并每年举办成果展。学员们制作的扎染和蜡染服饰、布偶、玫瑰花、郁金香、包包、扇子、小挂件等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奖后,许多单位纷纷邀请她开展蜡染和手工制作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蜡染与扎染技艺。
此外,段承成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展示和讲解自己的作品,向大众普及蜡染和扎染知识。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吸引了众多国外友人的关注。如今,她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显著成绩。她的工作室被认定为蜡染项目的非遗传承基地,她本人也成为了第九批贺兰县蜡染项目非遗传承人。
展望未来,段承成有着清晰而宏伟的计划。她计划将植物染、拓染、转印等技艺与蜡染、扎染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她还准备正式启动品牌,开启直播,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她的作品。在传承方面,她将继续举办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蜡染和扎染的魅力。同时,她希望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吴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