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抛开300万房产看上海独居老人
时间:2020-11-30  来源:银川晚报
  这段时间,一位上海88岁的独居老人将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赠送给水果摊主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出来以后,立马引起网友热议。水果摊主小游说,他已经赡养了老人10年,获得老人赠予的房子也是心安理得。以后自己也会继续履行赡养义务,也不会拒绝老人亲属前来探望。无论房产归属结果最终如何,巨大的养老命题却是我们无法躲避的。
  观点一
  不要被300万房产 遮住眼睛
  皇甫世俊
  抛开300万元房产、水果店摊主这些标签,上海独居老人将房产赠与热心小伙的事儿,其实就是空巢老人身前事和身后事的问题。要知道,在中国有大量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在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有房产这个最基本的压身财产的情况下,在绝大多数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情况下,这些老人的养老和财产处理就是一个特别玄学的事情。
  谁没个七大姑八大姨啊,一个长期无人照顾的老人,总能找到一个天各一方、长期不联系的亲戚,而且还拥有理论上的财产顺位继承权。但无论是政府,还是热心邻里,他们付出的照顾和成本,又有哪个亲戚来填平呢?
  这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基层治理精细化的问题。让社会共治解决养老问题,让法律超越简单的血缘关系,这可能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必须要面对的社会命题,无论它符不符合我们心底最传统的习惯和逻辑。
  观点二
  拿什么拯救失独老人无处安放的晚年?
  刘沛昊
  老人将300万元房产赠与水果摊主到底孰是孰非暂且不谈,抛开公众的认知常识和社会的亲情伦理,这一事件还折射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失独老人养老难。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地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也越来越多,没有儿女亲人看护,又缺乏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的现实处境不容忽视。
  中国当前主要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但这对于失去生活能力的失独老人来说很难实现,即使老人可以承受养老机构费用,但没有赡养人签字,他们也几乎无法入住养老院。因此,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不少失独老人都将面临老无所依的尴尬与不安,这一特殊群体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和了解,他们需要一个被关爱的社会环境。
  想要拯救他们无处安放的晚年,只有社区、市场、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以失独家庭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能从多个层面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难题,尽管实践过程有些漫长,但尝试和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
  观点三
  这不只是家事儿那么简单
  刘薇
  谈及意定监护之时,有律师说:立法保护公民的自主权利,包括对自己财产特别是身后财产的自由处分权利。
  的确,我国《继承法》一直以尊重被继承人意愿为原则。正常情况下,遗产会依据法定继承顺位在家庭内部流转,或按照遗赠扶养协议优于遗嘱、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处置;甚至以适当分得遗产的方式,鼓励公众对有需求的老人多加照顾,这不是法定义务,也不算约定义务,前提是自觉自愿。
  但是,未来社会中,老人独居现象会越来越多,其身后财产处置也或将成为新的“时代痛点”。2019年,中华遗嘱库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显示,六年间,该库遗嘱处理财产均以不动产为主,占比高达99.75%;有65.29%的人因身体健康问题无法立遗嘱。
  没有遗嘱、没有继承人,无主财产必定随之增多。能否从法律适用方面寻求更多的实践突破与完善呢?不妨尝试收归国有并应用于社会公益服务。毕竟,为照料独居老人付出心力成本的,除了政府,还有很多热心人士与志愿者。而一个精良的社会治理体系,应该能够照拂到各个方面。
编辑:徐晓斌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都市圈,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都市圈,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宁夏人物
  •  王菊义:在坚持公益中快乐生活
  •  马孝荣:奋战一线的扫黑民警
  •  王淑英:唐徕社区的平安之星
  •  董卫明:在这里,我们都是战士
  •  张毅刚夫妇:相互扶持同心战“疫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