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季已经到来,面对消费者,景区应该拥有怎样的营销姿态呢?千百种选择,唯有一种最不可取,那就是和消费者互怼。事实上,景区本身就是产品,而产品力本身无非是“性价比”“体验性”和“供需比”。尤其是面对公众的产品,更要屁股坐在消费者身边,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真正的体凉。
景区消费高不高,仁者见仁,各自的理由也很充分。但有一点则是确定以及肯定的,景区之间一定不是比烂的,而是比谁更好。你可以把烤肠卖到15元一根,只要你把这根烤肠的故事讲好,让别人觉得这15元花得值,尤其是配着景区的景色,这根烤肠更有别样口味,这才是本事,这才是营销,这才是景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和其他景区比谁的成本更高,因为成本都是经营者自己的“私事”。
因此,景区一定是讲究“性价比”的,而这个性价比是相对的,一根有故事的香肠,和一根普通的烤肠之间,一定有某种“性价比”的差异,任何懂营销的,尤其是景区营销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
一度有人质疑宁夏一些网红景区价格太高,但这要放在市场大小的维度上看。而现实情况则是,更广阔的市场目标在定价和利润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系,尤其是“供需比”上的某种稀缺性,更加深了这种关系的配比,从而形成了看似不合理,但却备受市场追捧的感觉。
冬季旅游是北方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面对大众的“性价比”,一种则是体现稀缺性的“供需比”,玩透了这些,才是将冬季旅游做出产品力的核心。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往往是“体验性”的适配,让不同消费力的群体,找到符合自身消费力的项目,最终做到赢者通吃。
归根到底,旅游产品的产品力,一定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考虑的,利润高低倒是其次,关键是有没有呈现出一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吐槽、玩得出花样的能力,这才是一个景区最靠谱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