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间里的广告现在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从最开始的海报广告,到现在声、画俱全的视频广告,甚至有的电梯里都装上了投影仪。广告宣传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高级,但有的广告内容却变得越来越低俗。据报道,在众多住宅楼电梯间,雷人雷语的“辣眼”广告层出不穷。这些广告以简单粗暴的台词、夸张的视觉冲击、循环的高频播放“强制洗脑”,甚至还涉及色情擦边球、暴力等内容,引起居民不适与反感。是时候治理一下电梯里的“辣眼”广告了,还电梯一个清净。
从社交属性上来讲,电梯作为一个密闭的公共空间,一般都会保持低音量和安静的状态。“辣眼”电梯广告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同时它们还具有很强的强制性,乘客不能暂停、不能快进,遇到格外尴尬的广告,乘客就只能低下头或者玩手机,以此稍作缓解。可以说现在的电梯广告,有一种让大家被动“洗脑”的感觉。
这种现状的出现和电梯广告的运作模式密不可分。现在的电梯广告大多是由中介公司向物业租赁,再将这些广告位提供给下游需要打广告的公司。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对电梯广告内容的监管缺失。对商场、写字楼来说,物业方还会在意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对投诉及时处理,但对居民楼来说,品牌属性相对来说就弱一些,就更容易成为“辣眼”广告的重灾区。再加上运行机制的问题,也让居民投诉无门。
治理防范“辣眼”电梯广告迫在眉睫,而想要还电梯一个清净,还需要物业方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给电梯广告准入设好门槛,对其内容、音量、亮度、播放频次,设置明确的技术指标,同时设立高效的投诉和反馈机制。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