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如果仔细观察银川这座原本以“八车道”和“不堵车”闻名的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你会发现,她已经患上了“城市病”,症状集中在交通方面。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和节假日出行难的问题,悄然在银川出现,被堵在上下班路上的银川人,心里有了疑惑:多年前那个畅通的银川去哪儿了?
最新的两项数据能告诉我们答案:过去十年间,银川的常住人口由199.31万人增加到了285.91万人;机动车保有量从39.5万辆变成109.08万辆。很明显,人多了、车多了,一方面说明银川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城市病”开始反作用于吸引力,因为始料未及的发展,已经让老城区等区域不堪重负,拥堵严重,急需治疗。
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都处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如何得到惠而不费的疗效,大家还在努力寻找“处方”。今年以来,银川市将交通疏堵工作作为重点,不光在交通出行的技术层面上不断完善,还强化制度设计,真正把交通疏堵办成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应急工程。
各部门的“处方”已经开出:道路快速化改造、地下通道、智慧交通诱导高架桥、环形天桥等等,而银川市交通疏堵“6+N”工程,更是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盼,不仅可以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提升未来城市的承载力,还能让融入了黑科技和历史元素的道路设施为城市塑形。
有一种说法:靠科学控制、文明出行这一项管理举措,一条道路能提高的载车量和通过流量,不亚于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目前,科学控制正在深入推进,而交通疏堵治疗“城市病”的最佳“处方”也得到了验证,剩下的就是市民们文明出行的配合。
相信只要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礼让,文明驾驶,在市民的配合下,交通疏堵的“处方”作用将会持续生效,拥堵的“城市病”很快就会痊愈,西北唯一一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的牌子也会越擦越亮,更多人会在银川受益。 田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