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几乎每个学校门口路段都会上演“停车大战”“拥堵大戏”“等娃大赛”,校门口拥堵问题就像家长心中的一根刺,让人郁闷却又难以拔除。
究其原因,从客观环境来说,一些学校门口的道路狭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上下学时段的车流量。有的家长接送孩子需要等一段时间,但学校门口停车的地方有限,周边又没有停车场,即使有停车场也供不应求。从主观因素来说,尽管有的学校采取错时放学等措施,接孩子的家长可以分时段等候在校门口,但事实上很多家长仍早早就到校门口,占好车位坐在车里等孩子放学。不少家长认为用汽车接送孩子比让孩子步行、骑车,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安全、更舒适。
针对学校门前拥堵、停车难的乱象,交警部门加大疏导力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每个学校门前的具体情况,规划临时停车场、增加停车位。在学校附近增设视频监控,对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等交通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学校周边的单位和社区,可以在上下学高峰时段错时让家长免费停放车辆,减轻校门口道路的通行压力。此外,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可以鼓励广大师生家长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家长接送孩子不妨多骑自行车或步行、乘坐公交车,环保节能的同时也锻炼身心;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学校、家长做好其安全教育工作,鼓励他们与就近的同学结伴步行、搭乘公交上学、回家。
校门口拥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需要大家相互理解,共同破解。堵不如疏,关键是要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惯常思维。改善校门口拥堵还需多方发力,充分整合开发利用资源,从根子上破解校门口“行路难”顽疾。 大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