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一通电话,短暂交流后只有喘息声,调度员凭借定位救人冲上热搜。120救人本是职责所系,能够上热搜,在于其快速且正确的操作,完成了难度较大的救人工作。调度员专业的工作技能,加上急救系统的未雨绸缪,确保了救治畅通,而这样的做法值得推而广之,成为每座城市急救中心的常规操作。
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求助电话,对方说了声“我头疼”后,只有喘息声,120调度员通过定位,安排就近救护车接诊,20多分钟后这名患者被找到得以救治,上演了一出教科书般的救人操作。急救中心救人本应是天职,可就在前段时间河南大学一在校女生拨打120,却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去世。两地急救中心的能力相较之下再次被提了出来。
生命因为一次熟练的救助可以挽回,也会因调度员的敷衍而逝去。我们说调度员是生命的领跑者一点不过分,在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其就是呼救者唯一的希望。这就要求调度员业务一定要熟练,通过简短的交流判断呼救者需要哪些救治,是否要派救护车,责任、专业、快速必须是调度员的基本素质和深刻在心的下意识行为,只有这样救治才能有效。
此外,南京此次及时找到呼救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急救中心之前就与通信公司进行了对接,可以利用通讯技术在短时间内定位到呼救者。这体现了科技的特点和优势,在几万人可以一秒钟内同时抢红包的今天,急救中心短时间内查找到呼救者的位置,在技术层面根本不是难事。有效运用科技手段的精准定位,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应该成为各地急救系统的标配,
最后,救治流程要考虑充分,急救中心应该将救治过程中的更多困难考虑到。要知道,很多呼救者是处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能拨打出电话已经耗尽了全力。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也能快速、准确找到呼救者,这应该是急救中心制定救治流程的常规标准。统筹兼顾、技术与人工有效结合,才能杜绝河南大学女生的悲剧再次发生。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