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蒜抵首付”,近日,河南俩县为卖楼使出的奇招上了热搜,房企称16天收了86万斤大蒜、成交30套房,而网友们的意见分了两派,一派认为有助农的效果就行;另一派则说不“感冒”,觉得那只是打着噱头卖房而已——你图它的高收购价,它图你的房款。
甭管图啥,花样促销背后,已然可见的是楼市去库存之急切。不光房企招数使尽,各地政府也政策频出,手段不断翻新。
青岛一街道办本月13日发布通知,要求旗下合作社与各社区宣传发动符合条件的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任务量明确且纳入了年度考核。这个事例并非个案。再早一些,广西玉林下发了“组织群众看房”的任务;珠海公积金新政是“一人购房全家帮”;温州“安居贷”调整按揭还款方式,前三年可以选择只还利息;郑州的棚户区改造,不再货币补偿,改成了房票,引得江浙多地连连跟进……
但是,前5个月的楼市销售数据并不乐观,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2个月负增长,这意味着市场还是老树盘根的状态,购买方乏力。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就是房地产,楼市一凉,财政紧张,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规模化降薪。百姓钱袋子缩水,又怎敢消费?所以,这是个连锁反应的圈。
破圈需要新点子,只是,市场的问题终归需要用市场的方法去解决,过于争奇斗艳的创新有可能弄巧成拙,倒不如想办法提高城市竞争力、做大经济底盘,或才切实可行。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