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高温,水供不上了;这两天下雨,还是一个“水”字闹心。不过一周,已有太多太多的人投入保障工作,为这座城市的供水、排水,为市民的正常生活而努力。我们肯定并感激这份努力,但当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都能说出“这有点儿糟糕”的时候,我们还得直面问题。
基础设施有问题。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雨污合流,遇到持续强降雨,污水处理厂运转就满负荷,排水管自然也是满的,雨水咋排?加上有些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这一次,路淹了、屋漏了、污水漫灌都上了公交站了。手机满屏都是这样的视频画面,小孩子在问“怎么了”,大孩子说“有点儿糟糕”,还有人苦笑:“就这,咋让人来?”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支撑,而城市的吸引力,首先是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营商环境。近年来,银川谋划了一批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居住区改造、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城市治理、产业布局等方面给出一揽子部署,落脚点正是硬件设施和软环境的双重提升,以城市更新强基补短、增强吸引力,吸引人才与其他要素资源。可是建设要用钱。资金投入与分配使用是个大学问,用在哪里?或许还有个先后问题。
但是,高温不等人,雨也不等人。一供一排,“水”字当头我们已经措手不及了。
措手不及也是问题。6月17日,银川北郊20眼水源井紧急启用,第三水厂也正争取提升产能,即便这样,目前全市供水量与需求量也仅是“几乎持平”,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仍有缺水风险。再说排涝,数据显示,21日,市内积水区超过200平方米的有12个,200平方米以下的还有23个。“开车如开船、骑车频摔跤,差点儿游回去……”但有一个地方例外:上海路民族街口。去年这个时候,兴庆区北部建了一座雨水调蓄池,容积4万立方米,今年起作用了。那是否多建几个就行了?市政部门早说了:增容改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水不畅。
怎么办?气象专家讲,今年这6月天不算不正常,高温才刚开始,汛期大考亦在路上。真到了那一刻,还是让大家错峰蓄水、开应急泵车抽水?这两天,市政部门8个检查组进了小区,检查全市物业每天绿化用水情况,为其制定方案。据媒体报道,这些方案细化到了每个小区哪个时间段才被允许取水浇灌。倘若去年、前年就有这方案呢?“利用集中控制系统第一时间监测水情变化,以便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减少积水情况发生”,这是去年提到的银川正打造的“智慧排水”。其智慧之处,针对的应该就是“措手不及”吧?
根基之稳健、应对之从容,当是集聚资源、发展产业的空间。产因城聚,城因产兴。一座幸福之城什么样儿?宜居、宜业。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