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的缘故,6月不少志愿服务活动是围绕生态保护这一主题所展开的,有很多小朋友也参与其中。通过在黄河沿岸或者市内湿地区域捡拾垃圾、绘画写生、宣传政策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孩子们更加贴近与了解母亲河,也能够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和通过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接受了自然与环境教育。
“因为我们保护了黄河,所以黄河才能和小朋友和谐相处,你看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蓝天,我们只有一条黄河,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脏点累点,但是看见环境变干净了,心中就会特别有成就感。”从孩子们充满童真的话语里不难看出,将教育融入亲近、了解和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当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要比单纯的说教与灌输好得多。
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倡导和树立孩子们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能够营造共同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良好氛围。而且,通过这类活动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从身边点滴做起,在平时生活中养成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也能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和踊跃参加植绿护绿等活动。
其实,现在有不少针对青少年及儿童群体开展的自然与环境教育,但是这些由商业机构所开展的活动存在严重的资本化与营销导向,收费不菲且活动更偏向于刺激的旅游探险,孩子的确玩得很嗨很开心,但本应有的自然环境知识讲解、相关动植物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却被忽略,缺少寓教于乐的环节,知识吸收、技能学习以及不畏艰险的精神培育就更无从说起。
真正有实际意义的自然与环境教育,首先应该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绝非一味地把开心放在首位,毕竟亲近、了解和认识身边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乐趣。其次,自然与环境教育应该更加融入平时的生活与环境中,稍微远点的咱们可以去黄河岸边与贺兰山里,近点的可以去市内湿地湖泊、家门口的小微公园甚至是田间地头,或者是生态地质类博物馆。第三就是各类有实际意义且内容大于形式、能动手参与能用心体验的志愿服务活动。当然,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增加自然与环境教育课程的课时及比重和增加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
应该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系列活动是让孩子们接受自然与环境教育的好机会,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个机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