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安静看书选书的书店、本该顺畅通行漫步的街巷、本该沉浸欣赏作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却有不少打扮精致、簇拥着等待拍摄“网红同款照”的打卡者……有没有发现身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越来越多了?最近这些天银川就有两个这样的地方,一处是建发现代城的“最美书店”钟书阁,一处是彩绘一新的“最美小巷”自强巷,大家纷纷前往这两处“网红”地标拍照打卡,好不热闹。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网红打卡?打卡有问题吗?
随着不少品牌书店登陆银川,“趁闲暇去书店逛逛”“带着孩子去看看书”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在一些阅读爱好者看来,不少人并非为了读书、选书和买书,而是去扎堆凑热闹、跟风“打卡”,打破了书店本应有的宁静安详的氛围。不过也有人认为,热衷于“打卡”布局陈设独特、阅读体验新鲜的网红书店,说明大家有着对文化知识和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既然是被冠以“最美”名头的网红书店,自然客流量会比较大、比较多元,大可不必用“是不是真读书人”来划分,更没必要再整出个鄙视链来。就拿打卡钟书阁这事来说,笔者的朋友圈里就有着不同的观点争论——
“信不信,下个月就没有几个人去打卡了。”“抱歉,我对网红打卡进书店这个事还不能够接受。”“挺担忧的,网红打卡的带动性可能只会停留在朋友圈吧。”“各种因拍照打卡而产生的对话弥漫着,耳边像在菜市场里一样嗡嗡作响。”“买书看书的还是大多数,打卡也是为了邀请。”“打卡钟书阁,美好在银川生长。”
书店,从早先的用柜台将人与书隔开,到变为开放式书柜让人自由选书;从不设座椅大家或站立或半蹲或席地而坐,到专门辟出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从只是单纯地卖书,到涉猎饮品甜点和文创产品;从帮人选书找书订书,到组织读书分享会、文化沙龙,再到打造为城市文化共享空间……太多的变化在持续发生,大家逛书店的方式也在跟着发生变化。十几年前,笔者打卡的第一家书店是位于南京市广州路的先锋书店,原先是一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车库,而后变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书店,这从它的标语“大地上的异乡者”就能看出一二。显然,无论书店的布局陈设、营销模式、阅读体验如何改变,自由开放、包容接纳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所以逛书店并非读书爱好者的专利,消费群体也需要多元的,而且在实体书店生存环境持续缩小的大环境下,书店也需要打卡者,因为“流量”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另一方面,“网红打卡”也绝不仅仅是跟风、是虚荣、是浮夸,它也是更多普普通通的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追求,是对“诗意”的向往。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平衡“流量”与消费者的进店体验,比如可以通过稍加限制客流、提倡文明打卡等方式来减少对消费者的干扰,在限制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打卡者的引导,让他们的重点从拍照打卡转移到沉浸阅读上来。同时,打卡者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文明有序不打扰别人、不制造焦虑。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