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网络图片
新型举国体制以密切的协同机制推动跨地域、跨主体、跨行业的创新要素的集中集聚集成,通过统筹协调创新要素的举国动员来实现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涉及多种资源的协调、多条线路的协同和多个团队的创新,往往需要政府和科技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特别是在打造“国之重器”时,甚至需要倾注举国之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讹诈,我们发挥科技攻关的举国体制优势,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全国资源,依靠各部门、各地方、各部队“大协作”,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增强了国家实力,维护了国家安全,提升了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到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从“嫦娥工程”的稳步前进到“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推动下,我国科技攻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当前,我国在发展核心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在缩小,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光刻机等核心装备还依赖进口。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向自主创新要驱动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更大功夫,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型举国体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就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大科技对外开放,调动和吸引全球优质科技资源的聚集,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健康有序地双向流动,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开放创新来赢得科技变革的主动权,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就能形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的强大创新合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