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段“瓜农收摊路灯下数钱笑容满面”的短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点赞,视频拍摄于9月24日晚间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紫竹园附近,拍摄者称从瓜农的笑容里看到了平凡人通过劳动创造的幸福。应该说,这份简单质朴的幸福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载于城市烟火气之中的,它既被一座城市的温度所辐射,也以最生动的“表情包”来展现城市温暖包容的气质。
较长一段时间里,为打造整洁有序、安全美观的市容环境,各地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禁止”“不得”等字眼往往都是高频出现,尤其是针对设摊经营、占道经营等行为更是全面禁止与取缔。不可否认,类似路边摊、夜市这种相对来说小成本的就业渠道或方式,从诞生以来便一直处于争议地带,也常常带来影响市容、妨碍通行等现实性的问题,但它所带来的便利与烟火气又是被需要的,如何通过规范管理和有序引导,让它既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又能良性发展,看似是一个难题,但也正是对城市管理者智慧的考验。
日前,上海新版市容环卫条例完成大修。该条例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对于设摊经营,总体要面上可控、点上疏导,规定在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等公共场所设摊兜售的同时,在适当位置满足城市烟火气的需要,探索在公共区域有序发展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夜市中的一个个摊位,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注脚,也是城市治理的难题。附近居民觉得生活作息被打扰,消费者又有需求,是一刀切杜绝,还是给予一定空间?显然,上海此次给出了思路,既展现城市蓬勃活力,又给予必要的约束和规范,为助力恢复城市烟火气,立法修订对“设摊经营”进行优化,允许符合限定条件的设摊经营。
往大了说,市容环境卫生是展现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成就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软实力和市民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往小了说,市容环境卫生的治理中又包含着普通民众的坚持和打拼,有着对这一群体诉求的的关照,同样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与否的尺度。此时,一部“以人为本”的法规便是大与小、城市与人民之间的平衡点,彰显了留住城市烟火气的导向,也为打造更整洁、更有序、更温馨、更安全、更美观的市容环境,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基础。
今年6月29日晚8点左右,“不打招呼”的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出现在了网红打卡地——怀远夜市,与老百姓一起逛街,体验夜市生活。在与商贩们的交谈中,他说,“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看似微小不起眼,背后却是大民生,人多了、人气旺了,城市就有了“精气神”。此前,梁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时,就提出过“把夜经济搞活,找回烟火气,让城市更有温度”的建议。
“银川是大家的银川,每一个人都可以共谋城市未来!”在城市管理转型的大趋势下,要以更高的智慧来兼顾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耐心听意见、细心去管理,把问题抑制到最低限度,我们的城市一定更加美好且烟火气十足。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