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越来越多自带怀旧属性的产品通过营销创新,重新走进消费者视野,尤其是国货的表现,实现流量与销量齐飞,通过重新回归经典设计、经典配方,与互联网时代潮流文化相结合,一举摆脱“过气产品”标签,收获了大量的新生代消费群体。
有人开玩笑说“年纪越大越怀旧”。的确,时间就像是滤网,过滤掉了过往中的种种不快,只剩下甜美的回忆。北冰洋橘子汽水的凉爽、大白兔奶糖的香甜、回力白球鞋的青涩……与其说它们是一种物件,不如说它们是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印记和感情的催化剂。于是,带着怀旧标签的商品,经过时间的过滤,在不经意间,就把大家拉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再加上如今强大的社交媒体,无形中就提高了怀旧商品的行情。
但对于这些怀旧品牌而言,创新也有比较尴尬的地方,如果进行了大胆创新改良,那就和大家记忆中的样子不一样了,从而可能会失去一些为了怀旧而消费的群体;但如果原地踏步,则很可能出现和大众消费市场喜好的偏差,被当下市场中快速的产品迭代而淘汰。
但无论如何,打怀旧牌还是一种商业行为,讲究的还是“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谁也不想自己的生意只是“一锤子买卖”,赚够了就跑路,怀旧也不是一副能让企业长期盈利的灵药,顶多只能算是一副好“药引”。药引下好了,怎么继续让药效发挥得更好,还需要品牌方多加考虑,把握好怀旧与创新之间的度,既保证大家对怀旧的美好期望,又能获得新的体验,才能让品牌驶向更加广阔的蓝海。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