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郑三中一位历史老师上网课时,遭遇“入侵”并被各种恶意捣乱,老师不堪刺激落泪退出课堂,两天后被发现猝死家中。对此,据负责处理此事的专班负责人介绍,该老师猝死和遭遇网暴是否有关联暂无法确定,但入侵网课直播间施暴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入侵网课,这其实并非头一遭。今年9月,辽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上网课时就遭他人混入并恶意捣乱。与此同时,国内多地都有学生表示遭受过“网课入侵”,有的刷屏霸屏,有的谩骂老师和学生,有的甚至播放哀乐或不良视频。像这样入侵网课的行为,在互联网上被称为网络爆破,一般是由知情人先泄露网课时间、房间号或会议号,随后有专门的组织者下达“爆破令”,在固定时间集合爆破网课。
入侵网课并通过各种不当方式扰乱课堂秩序,说白了就是一种网络暴力,已经不只是轻微的恶作剧行为,而是一种网络行为失范,往往会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困扰与伤害。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会议密码、开启等候室等方式,来防止他人误入或故意混入在线课堂,但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者对网络不太熟悉的老师来说,相关操作还是会稍显复杂。因此,单纯依靠自我防范来杜绝“网课入侵”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这值得各个网课平台反思并进一步加强监管。
显然,要想有效遏制“网课入侵”,防火墙绝不能少。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保密教育,教育学生对网课会议号或者密码要严格保密,不能为了搞恶作剧、发泄情绪或满足自身厌学心理而故意“引狼入室”搞破坏,对“泄密”的学生应当依据校规校纪进行严肃处理。《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就在报道中提到:一位“网课爆破”的参与者表示,除了一些没密码随机进入的线上网课,其他大都由学生提供该堂网课的会议号和密码。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掌握一些防范技巧,因为疫情原因上网课实属无奈之举,但在与它广泛且深入接触的三年时间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应当学习并掌握一些“防破”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同时,各个网课平台也需要加大科技防范手段,有效识别“网课入侵”的苗头并及时进行干预行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网课入侵”这样的网络暴力,更加需要法律及时有效地出手亮剑,运用法律方式予以严惩。互联网苦网暴久已,刑法中也有惩处网暴行为的相关法条,个人和职能部门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将网暴牢牢关进刑法的笼子,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刑”就得“刑”。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