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通知》指出,网络暴力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秩序。因此,要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想要拿捏住网暴,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
从起初的“键盘侠”“网络喷子”到如今的“网课爆破手”,网络暴力的方式与动向一直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作为一种网络行为失范,网暴行为往往会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困扰与伤害。尤其是,网络空间属于公共场所,在网络空间内起哄闹事,与刑法所界定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性质是相同的。因此,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来防范以“网课入侵”为代表的网暴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方式。
《通知》指出,要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网站平台要建立网暴信息分类标准和典型案例样本库,在区分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的基础上,明确细化涉网暴内容标准,增强识别预警准确性。结合网站平台业务特点和具体处置案例,不断更新分类标准,持续完善样本库。要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网站平台要综合考虑事件类别、针对主体、参与人数、信息内容、发布频次、环节场景、举报投诉等维度,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网暴行为识别模型,及时发现预警网暴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建立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网站平台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及时收集网暴相关热点话题和舆情线索,强化网暴舆情事前预警,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对于网络暴力,的确需要法律及时有效地出手亮剑,运用法律方式予以严惩。与此同时,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前识别、给出预警并及时干预。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陌生人私信显著增加、相关话题热度迅速攀升、搜索量快速增长、举报频次加大等情况的关注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可以及时发现网暴的异常行为的。当然,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并非一劳永逸,要想把网暴给拿捏住,网站平台、监管部门需要着力压实责任,事前要全面防范,事中要及时介入,事后要跟进惩治,不断完善工作手段,切实增强网暴问题治理能力和水平。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