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职场失语症”这个名词登上了热搜,闯入了大家的视野,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大家往往都是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没有必要就不用交流,一天工作下来没有人说话的这种状态,已经成为很多人在工作中的常态。
有些网友觉得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工作来说,办公室的电子化、操作流程的数字化,让大多数同事间的交流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而且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社交中自主选择权的提升,不想说话就不说话,拒绝了不必要的社交。可这真的是一个好现象吗?未必。
首先,人作为群居的感情动物,如果长时间处于失语状态,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对于有的人来说,白天在职场无话可说,晚上回到家里又无人可说,最终职场失语就会变成日常失语。如此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感情宣泄通道,就像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长久只能沉浸在黑暗之中。
再者,社交也是一种技能,如果不使用,就会面临退化的问题。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社交都是一项必要的技能。的确当下存在“浅社交”的难点,和别人走得太近,凡事都要交心,最终可能落得一地鸡毛,惹来麻烦;彻底不理,又显得不近人情,给他人留下不佳的印象。这也是“职场失语症”流行的根本原因,大家不想处理社交中出现的这些难点问题,最终选择了不交流。长此以往,大家交流技能必然减退,当在遇到生活、工作和他们有冲突矛盾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甚至过激的方式来处理。
“职场失语症”对于个人,短时间来说看起来是一件“只赚不亏”的好事,但放在长久和整个大环境的层面来看,却未必是一件好事。真正的界限感,不是固定地不和别人去交流,而是通过交流,对于每个不同的人划定的不同界限,找寻一个最合适自己的交流方式,才是解决交流困难的好办法。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