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话手表因为有定位等功能,为了安全起见和便于联系,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买上一个。然而,随着手表配置和价格的双重升级,它似乎正在背离初衷,除了承担通话功能外,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社交名片,而内置的花哨功能也容易让孩子们逐渐沉迷其中。尤其是“宅家”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户外活动变少的孩子们更是将电话手表的众多功能玩得门清,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焦虑之情在所难免。尽管从本周一开始,神兽终于归笼,可在防沉迷这事上咱们还得留点心。
不难发现,在成年人逐渐被手机“套牢”后,孩子们也被电话手表的社交属性牢牢“网”住。没办法,现在的电话手表可以发朋友圈、相互点赞、刷步数、在线支付、视频通话等,拥有社交、娱乐和学习等多重属性,想不沉迷着实有点儿难。当然,作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一代,孩子们的社交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网络社交成为了与小伙伴们联络沟通的途径与语言。这就要求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适当且必要的网络社交需求,要有一种接纳变化的心态。毕竟,像我们小时候那种出门前撂下一句“耍一会就回来”,然后和一群玩伴外出疯玩、互相串门,天不黑透绝不知道着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我们那会不是也以背单词为借口让父母给买文曲星吗,结果90%的时间用在了玩俄罗斯方块、推箱子、华容道、黑白棋上。
寻求快乐是天性,只不过,接纳并不意味着就要漠视和放纵。对待电子产品,该立的规矩一定要立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说当然谁都会说,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关键还是在于父母要尽可能地去陪伴、教育和引导孩子。如果我们刚刚指责完孩子沉迷于网络社交,自己翻过脸就抱着手机刷起短视频、玩起小游戏,又是聊天又是购物,这样是没法教育孩子的,光言传不身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这就是一个多方配合的问题,孩子之所以会对电子产品有依赖心理,交际圈窄、家长影响、自制力弱、课余生活单调等等都或多或少成为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多方努力让孩子的生活和内心充实丰盈起来。
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用品上还是需多些谨慎、克制和敬畏,不要总是以海量花哨的功能作为噱头和卖点,应适当予以精简和限制,尤其是在社交和娱乐功能上不要过度延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此外,在隐私安全与权限管控上,企业、服务商和家长也得留个心。随着功能越来越多,儿童电话手表一旦被攻击侵入后,孩子的具体地理位置、行程信息甚至是通讯录里的号码显示信息都有可能会被恶意收集,甚至是连孩子的面部信息和周围的环境信息都可以通过摄像头和相册轻而易举地获取。神兽归笼后,或许接触电话手表的时间会相对减少,但留存在心里的念想和习惯恐怕一时还难以消弭,所以咱还真得留点心。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