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考研试题反套路不只是给考生上了一课
时间:2022-12-27  来源:银川晚报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甫一结束,公共科目考题便成为热议,也带动着一个思考:为何考题反着套路来?
  所谓反套路,最为明显的是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材料分析题。因其往往在当年热点中择选一二,但凡关注时政经济以及民生热点,往往不难猜中,加之很多培训机构熟知解题技巧,累积经验后便找出“命题规律”,印出答案教考生背,由此打出押题招牌。这两年,考卷命题组学聪明了,使出一招“反押题”,一改往日套路,把考生能想到的都放进题干,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连呼“背的答案都成了题目,让人无从下笔,抄都不知道从哪儿抄了!”
  为什么考题要反套路?有人说,为考研而考研,复习方式要改改了。的确,很多大学生几乎本科期间都在为考研做准备,但除了死记硬背理论概念,他们几乎没想过触类旁通,也没参加过任何实践活动,更没关注过社会与生活本身,何谈知识储备?
  任何一项选拔性考试,都只摘选适宜者。何为适宜者?识时务当是其一。譬如这次的英语考试,英译汉要译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名字,很多人背得出文学常识,甚至知道他的诗歌艺术观点,却译不出名字,甚至连“廉”字咋写都忘了;英语作文,给张赛龙舟的图片,看图作文,其实不难,与“传统文化”“振兴乡村”等主题相关的都行,可偏偏就有人写不出“龙舟”的英文翻译。考生们吐槽声一片,却忘了语音沟通与表达之要义,更想不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于当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再延伸讲,这不仅是语言学科要掌握的内容,亦与文学、思政等形成跨学科交融之势,教改行至今日,学生们该心中有数吧?文科如此,理工科亦然。有教授感慨地说,一些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露了怯,他们动手实验能力很差,因为本科阶段几乎没进过实验室。
  自古就有不可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诲,但总抵不过应试、技巧二词。反套路的考题不光给考生上了一课,更给育人者以警示——技巧固然重要,终抵不过扎扎实实的知识与技能。要改变的,不仅是考试。  刘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六盘山里的“钓鱼郎”
    六盘山里的“钓鱼郎”
    “鸟类王国”见证六盘山生态变迁
    “鸟类王国”见证六盘山生态变迁
    宁夏人物
  •  “枸杞姑娘”陈晓燕
  •  盐池县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
  •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为美丽新宁夏建
  •  张利代表:科技助力欠发达地区转
  •  王兰花代表:精神文明根植沃土 志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