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往前走一步,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近日,宁夏首批普通本科院校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出炉,而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需要往前再走一步的,又不止职业教育。在这个重要的契机里,银川能做些什么?
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与高质量发展所需相适应的多方面人才。而着眼于职业教育谈人才供给,切准了“融、汇、用、育”四脉。2022年,宁夏曾批准建设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10个高职院校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而这次确定建设的6所现代产业学院,有葡萄与葡萄酒、枸杞、先进装备、数字信息、数智财经和绿能数智,紧密对接了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且设在本科院校内。
对银川而言,要利用好这一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并为此做好保障。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银川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尤其重点产业所需各类人才,必须以自主培养为主。目前,全区80%的高校、高职在银川,过半数的平台载体也在银川,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有基底,亦应成为基底。借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之机,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新模式和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新路径,改变办学层次偏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人才培养相关标准等状况,以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高效对接。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学科建设、产教融合仍是关键。要加快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优势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及时响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体现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形态高质量教材和案例库,以及浸润式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加入,让学术型讲师和实践型匠师相辅相成,以过硬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学,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和为企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途径更加扩展开来。
一旦学科建设迈出大步,师、生两端必定产生连锁反应,犹如开闸放水,将海纳百川的正导向影响辐射到更多社会领域。同样,企业、行业与地方政府,既受益于此,亦应发挥多元主体的协作力量,统筹资源,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予以政策支持,以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推动其稳定发展。
推动人才事业发展,实用是目的。以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布局,对城市发展和个人发展有双向促进作用。当基层一线也充满吸引力之时,那里便是高素质工匠型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舞台。未来,随着更多专业加入体制,那里也将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和人才的基地。这样的整体推进,当是一城之幸、一域之幸。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