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很多逛商场的年轻人都去屋顶了——以前是上去吃烧烤,现在,充满个性的小小咖啡屋、酒吧、茶舍、甜品店,还有篮球场、棒球场、网球场、创意工坊、城市营地……能运动、能休闲也能打卡。当屋顶成为城市独特的天际线,让人们可以远眺、可以凝视星空,它也就成了城市休闲消费的新场景。
近年来,各地都在强化建筑屋顶、露台和外立面环境的多元利用,包括餐饮、运动、观景等,营造商场与自然的和谐过渡,银川也不例外,而事实上,空间设计利用只是一个基础,真正能让商业空间活起来的是运营思维。从早期印象宁丰和新百CCmall的天台烧烤,到如今中环大厦的共享花园与敞开式酒吧、悠阅城的运动街区、阅彩城的天台城市营地,内容从单一餐饮扩展至多功能复合型,兼具了时尚性与功能性,逐步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社交聚集地。
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引流器。如果沿着现在的模式走下去,再用主题市集、艺术和运动派对、亲子活动等加以丰富,办出形式多样的“天台季”,完全可以融合夜购、夜食、夜娱、夜秀、夜间运动,如此一来,就能改变消费流动线,让商场不再是买完东西就走的地方。
让“夜经济”与屋顶空间休闲消费相得益彰,银川有大把的牌打。疏密有致、洁净大气的城市景观就是基础,在“星星的故乡”的主牌下,可以想象会有很多屋顶营地,能够在不同视角下观星、看灯,俯仰之间,正是城市生活与户外生活的自由切换。
跳出横向的空间思维,才会有新的思路给到大众,这是屋顶流量带来的最大启示。怎么用好它的跨界思维重构商场IP、社交IP,解锁城市休闲消费更多新玩法呢?第一个问题,当下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流量建设,能否延伸至更广泛年龄层,以打造差异化休闲项目?第二个问题,当天气变冷,有没有可能发掘适宜冬季的新玩法,比如观雪玩雪,以替代观星和露天餐饮?之前就说了,银川有大把的牌打,不一定非跟在人家后头学,也不一定只能是商场和商家单向获利。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