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经济学人
王文涛: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时间:2024-03-21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战略利益,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得到大多数国家支持,无疑也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从历史演进看,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曲折向前。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大国博弈、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带来诸多干扰,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深刻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改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整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规模比重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02—2022年,发展中国家GDP全球占比从19.8%升至40.4%;中国GDP全球占比从4.2%升至18%,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贸易投资影响扩大,成为国际经贸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2002—2022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全球占比从29.7%升至45.1%,进口全球占比从26.9%升至40.4%;吸引外资全球占比从28%升至70.8%;对外投资全球占比也从7.3%升至30.8%。国际话语权扩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代表新兴力量的机制相继建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二是经济全球化链条加快重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球产供链布局既受成本、效率等经济因素影响,也受政治、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当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上升,深刻改变全球产供链。发达国家推动“回岸、近岸、友岸”三岸分流。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对本国产业、就业等影响,推动“制造业回流”。受新冠疫情叠加地缘政治等影响,部分国家推行“降依赖”“去风险”,搞“脱钩断链”,加快在周边和盟友国家等“近岸”和“友岸”布局产供链。新兴经济体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制定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加快吸引外资,对全球贸易投资流向产生较大影响。跨国企业寻求“中国+1”“中国+ N”布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推手。一些跨国企业出于规避经贸限制、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考虑,在全球布局时实施“中国+ 1”“中国+N”策略。全球分工继续深化。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在2020年疫情期间有所下降,但2022年已回升至62%左右,反映出贴近市场、追求效率仍为跨国企业所看重,我国也仍是全球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经济全球化动能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注入了强大动力。数字化深刻改变贸易发展模式。数字化大幅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可贸易性,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将消费者快捷链接到全球好物,有力促进销售,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贸易新业态。数字贸易还包括以数字方式跨境交易的服务贸易。据世贸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额达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绿色化蕴含经济发展巨大潜力。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各国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竞争更加激烈。
  四是经济全球化治理挑战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对“两个轮子”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增加了治理赤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国单边限制措施急剧增加,2022年达2845项,增长14%。个别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加剧全球产供链碎片化。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贸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近年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步履维艰,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争端解决机制功能受损,权威性受到削弱,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已成为普遍共识。区域经贸机制面临挑战。截至目前,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共594项,仅2019—2022年就达107项,占18%,为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动力。同时,部分区域协定排他性增强。比如,美墨加协定(USMCA)中的“毒丸”条款,限制成员与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一些类似区域安排,冲击现行区域经贸机制。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变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我国贸易规模连上台阶。2013年货物贸易额首次达4万亿美元,2021年、2022年分别超过5万亿、6万亿美元。2023年外贸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达41.8万亿元,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中间品进出口占比达61.1%,展现了较强韧性。服务贸易自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全球第二。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我国引资规模保持稳定。2023年实际使用外资1.1万亿元,为历史第三高,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引资占比都有提升;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增长39.7%。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已连续11年全球第三。2023年对外直接投资9169.9亿元,增长16.7%。
  开放质量实现新提升。结构更“新”,开放动能增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表现亮眼,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29.9%。跨境电商新业态快速发展,2023年进出口达2.4万亿元,增长15.6%。对东盟等新兴市场贸易额继续增长,对拉美、非洲分别增长6.8%、7.1%。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到53.5%,牢牢占据外贸“半壁江山”。门槛更“低”,开放领域扩大。我国关税总水平从入世承诺的9.8%降至7.3%,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2013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首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来,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条目由190条缩减至27条,全国版条目由2017年的91条缩减至31条。布局更“优”,开放更加均衡。2013—2022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比重从13.5%提升至19.2%。中西部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下,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欧班列等,从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
  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丰富。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2023年,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进博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彰显。对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建设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分别有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和数贸会等四大展会平台。进博会成功举办六届,累计成交额达4242亿美元,持续放大综合效应和外溢效应,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2013—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规模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3万亿美元。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经贸利益纽带进一步拉紧。中美经贸关系依然十分紧密,两国贸易在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4.7万亿元,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欧贸易发展更加平衡,双边贸易额达5.5万亿元。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方贸易额6.4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开放治理彰显新作为。自贸区网络进一步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由10个增至22个,自贸伙伴由18个增至29个。目前,我国与自贸伙伴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贸易总额的1/3。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果丰硕。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就渔业补贴、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等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2023年12月,约120个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最终文本完成法律校审,这是中方主动设置并牵头引领的,协定达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同时,推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达成更多经贸成果。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推动外贸回稳向好。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扩大跨境电商出口,扩大优质消费品和能源资源产品等进口。创新服务贸易,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好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完善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外资稳量增质。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入落实优化外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的意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沟通服务。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重点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加快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推动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积极推进加入CPTPP和DEPA,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与海合会、新西兰等进行自贸谈判或升级谈判,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谈判,进一步促进制度型开放。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重点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共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八项行动”,推广《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化双边经贸关系。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发挥好两国商务部建立的对话沟通机制作用。深化与欧盟务实经贸合作,提升中俄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更好发挥多边机制作用。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落实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共识和成果。深化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提出更多中国方案。
  统筹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在开放条件下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产业安全应对机制。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增强重要产品供应链韧性。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促进国际产业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是对人民好、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文涛
编辑:马祎琳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赤狐:雪山中的“一把火”
    赤狐:雪山中的“一把火”
    银川迎来红嘴鸥
    银川迎来红嘴鸥
    宁夏人物
  •  喜报!宁夏高院1人被授予“全区信
  •  石市贾玉凤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
  •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宁夏医
  •  【身边的感动】宁夏3名志愿者捐出
  •  点点心灯绽芳华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