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景太社区与某小区物业近日联合贴出“温馨提示”,说个别居民在公共绿地种菜,影响小区整体环境与邻里和谐,所以重申严禁此类行为。措辞确实温和,所以也只是“提示”而已。
毁绿种菜当治,应当怎么治?从管理上讲,以前总来硬的,见了就铲除,结果只是增加了对立情绪;不来硬的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干脆不管了。不敢管、不愿管,紧一阵松一阵,导致问题日积月累,尾大不掉,就像这“温馨提示”,仿佛在说“我管了,管不住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三个月前,上海嘉定采纳市民建议,试点建设社区菜园,将小区里的市管绿地和空置的楼顶、露台通通利用起来,结果不光爱种菜的老人欢喜,年轻人也加入,还提供了扦插等专业技术支持。试点成功后,嘉定城管执法局趁势铺开了他们一手堵、一手疏的治理方案。
类似的招数升级很多地方早就有了。北京朝阳和通州、湖南嘉兴、四川攀枝花,数年前就趁着老旧小区改造,把“私家菜园”改成共享的——用荒废、空置场所拯救草坪,再植入“社区+志愿者+居民”共管模式,让孩子们有了劳动实践的园地,让年轻人有了打卡拍照的社区网红地,让老人们有了施展所长、收获乐趣的空间。至于成熟后的果蔬,他们大部分送给了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特殊家庭,共享菜园又成了爱心菜园。
这不挺好?人居环境治理,为的本就是宜居二字,共享菜园受欢迎说明社区治理有方。有难题才更要讲创新,应不断拿出新思路新举措满足居民,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不光是社区、物业之责,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设计也该实实在在升升级。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