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北京媒体报道称,今年春季,随着大量“龙宝宝”出生,月嫂、育儿嫂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为填补用工缺口,北京家政行业正通过“点对点”引进机制,大力吸引外地家政人才进京。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随着家政人员薪资水平不断提升,家政行业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正悄然变化,越来越多高学历且具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家政行业。
从笔者周边不少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经历来看,生孩子请月嫂,已经是当前很多家庭的基本操作。而且,与以往人们印象里不同的是,月嫂行业确实正在年轻化、专业化,此前曾有“杭州95后姑娘做月嫂月入过万”的新闻冲上热搜,而北京媒体的调查报道更印证了这一点。随着月嫂工资的水涨船高,与月嫂、育儿嫂等相关的培训也火了起来,一些年轻、高学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正在主动进入这一行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年轻人加入生育群体后,也带动了育儿观念的转变,观念新鲜、强调沟通、重视专业的育儿观念获得认可,年轻月嫂与年轻的宝爸宝妈相处沟通起来更加顺畅合拍;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观念的迭代升级,年轻父母的服务要求高、诉求也更加多元,因此对月嫂、育儿嫂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自然会提高标准,所付出的费用自然也会相应提升,只要质价相符,年轻父母是愿意支付的,因而也促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入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年轻人入行当月嫂,或者从事其他家政工作,并非只是一味看重其“钱景”,其中也有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更趋向专业化的发展变化。高薪意味着技能要求与服务标准的提高与升级,一旦出现质价不符必然会被淘汰,而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且具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的加入,在促进行业年轻化的同时,也会促使相关行业趋向专业化。当前正值春季求职的黄金时期、关键阶段,我们不妨在找工作这条路上“换换脑”,尤其是在遇到就业难的情况下,不如放下或改变那些陈旧、固化的传统观念,尝试着转换赛道,提升技能弥补不足。
很多时候,我们会过于追求专业对口、所学与岗位适配,也更想进入到大企业大单位,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小企业也是年轻人就业的主要渠道,这些相对来说机制更加灵活的用人企业,会让优秀人才拥有更多的锻炼磨砺和脱颖而出的机遇。不光年轻人及其父母长辈要改变就业观念,政府职能部门也要用好广大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就业“蓄水池”,出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倾斜来鼓励这些企业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
还是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要适应社会发展,也要不断追逐自己的目标,利用专业所学创新创造,闯出一片天地。 孙瑞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