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在银川的各个社区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待在温暖的家中,而是逆流而上,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用职责和信念守护着社区安全,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社区守护人。
用最佳工作状态开展服务
“大妈,有什么需要您就给我们打电话,别觉得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11月3日下午,兴庆区委巡察办下沉社区干部段兴权和前进街街道陶瓷社区的工作人员逐户排查还没有参加第三轮大范围核酸检测的居民。
“段大哥,天天这么辛苦,你怎么做到天天笑嘻嘻的呢?”看着憨笑的段兴权,同事一脸疑惑地问道。“笑一笑就不辛苦了,笑一笑问题就解决了。”段兴权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我们依然要用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难题,让他们安心。”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兴庆区大批机关干部直接下沉到社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段兴权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同事已经坚守在社区一线10余天了。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有辖区的商户、居民还有上大学的年轻人,自己能多做点,他们就能多休息会。小区居民中有给我送来爱心餐的,看着小纸条上关心我们的话,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段兴权说。
防疫一线的最美家庭
连续十几天,掌政镇横城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崔文涛一直住在单位,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完成各项疫情防控任务。
看着儿子在为居民忙前忙后,父亲崔义坐不住了,他穿上红马甲,来到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上组织居民排好队伍等待采集,“请站在红线内,保持一米距离。”这两天,崔义每天早早来到采样点,晚上8点多才回家。崔义总说:“大家这么忙,我就添把手。”
“社区现在需要人手,孩子交给妈照看,志愿者也算我一个。”几天前,崔文涛接到妻子李雪的电话,半小时后,李雪出现在社区,承包了后勤保障、运输物资等工作。
“他们是防疫一线的最美家庭。”居民们纷纷表示,父亲、儿子、儿媳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一道“风景线”。“只要大家都安全,我们的工作就值得。”崔文涛说。
坚守阵地吃住在社区
“您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我理解您,支持您!同时也为您的付出感到自豪!”这是兴庆区回民一小三年级的韩昱辰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稚嫩的笔迹,简短的语言,字里行间既有对妈妈的思念,更有对妈妈的担忧和叮嘱。
韩昱辰今年8岁,因为学校停课,他在家里上网课学习,本来应该有妈妈陪伴在身边,可是妈妈邓婷作为丽景街街道观湖社区的卫健专干,一直在社区一线坚守,每天负责疫情防控资料上报、数据核查,与辖区卫生服务站对接推送信息,还参与封控单元的网格管理,为了能更好完成任务,她一直吃住在社区。
邓婷说,正是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才给了自己坚守的信心和动力,等到疫情过去,自己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
为大家服务、做点事是应该的
“没事尽量不要外出,外出的话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恐慌,做好自身防护,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这是党员李光明跟居民每天重复最多的话。疫情发生后,李光明来到花样年华社区,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信息核查、疫情防控宣传、封控点值守……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李光明的身影。他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就坚守到什么时候,为大家服务、做点事是应该的。疫情发生以来,李光明用他的细致认真,温暖着每一位居民。
“疫情防控工作很辛苦,但是我们的党员、居民都积极加入,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再苦再累也没有人抱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花样年华社区党委书记栗学玲表示,疫情发生后,志愿者们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在社区疫情防控战场上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 记者 肖梦琪 吴春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