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杨光今年58岁,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卫生站的同事们连续奋战在一线,截至目前已经协助社区封控84个单元,其中只有1个单元有电梯,其余楼栋均需医护人员爬楼梯上门做核酸采样。最忙时,杨光一天爬了8个单元的楼。
共享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着共享社区、翟靖巷社区等4个社区的居民和周边4家企业的2000多名员工。辖区老年人居多,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就有2100多人。每天从防疫线上退下来后,杨光还要坐诊为居民看病。站上的医护人员大部分投入到抗疫一线,有时站内仅有两三个人留守,忙不过来时,杨光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偶尔还要帮助居民扫码登记。
非常时期,让团队感受到关怀、及时纾解团队负面情绪,对于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至关重要。作为卫生站的“大管家”,杨光只要一有工夫就主动为同事们做饭,平日里察觉到谁情绪不好,她都会主动嘘寒问暖。有一次,杨光刚结束了核酸采样回到站里,得知正在社区忙碌的同事还没有吃饭,她立刻赶去替换同事回来吃饭,自己又坚持干了3个多小时。
“我年龄大了,她们都很照顾我,有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坚持到现在,你们更应该宣传的是我的团队。”相比讲起自己事情时的避“苦”就轻,杨光讲起同事们的辛苦却一点也不“吝啬”。
杨光告诉记者,副站长胡雯雯自本轮疫情发生后就把8岁的女儿送到了父母家,自己坚守一线一直没有回家。除了忙着防疫,胡雯雯还要及时回应居家健康监测的居民诉求,也经历了不少居民的不解和埋怨。可她每次都忍着委屈耐心解释。只要接到封控指令,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高强度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站里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掉队,这其中还包括两名90后小年轻。为了方便爬楼,每个人都穿得很单薄,活动时热、停下来冷,好几个同事都着了凉,但她们从未放松手头的工作。 记者 李阳阳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