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头顶荣誉,却又扎根深沉的泥土;他们生来平凡,却又肩扛使命和担当;他们逆光而行,却闪耀着最美的色彩。
10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打破了城市的宁静,大疫之下有大爱,有一群人,他们逆光而行,散发着他们共有的光芒——最美。
最美就是服从大局、冲锋在前
57岁的吴忠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与疾控科科长王会银,是一名有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及应急处理经验的疾控“老兵”,2021年以来一直奋战在吴忠市全民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战线上。
本轮疫情发生后,他迅速从吴忠市疫情指挥专班投身防疫前线。按照工作安排,他主要负责统筹利通区和青铜峡市65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第一轮核酸采样共用时36小时。在10月28日第二轮核酸采样时,王会银提前谋划,统筹指导制定采样方案,开展作业评估、技术培训,协调交通运输、卫健等部门紧急调集85辆采样专用车、2500名医务人员严阵以待。待各分送点样本收集好后,他立即带领医务人员进行样本整合、信息核对,第一时间将检测样本运送到检测中心。从10月28日上午8时到晚上10时,65万人第二轮核酸采样工作仅用时14个小时,而他这一周也仅仅休息了14个小时。
“我们必须把工作往前赶,要和病毒传播速度赛跑,而且还要跑赢它。早一分拿到检测结果,就多一分防控主动权。”王会银说。
根据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统一部署,10月30日,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工作。第二轮刚结束,王会银连夜开始筹划第三轮采样方案。据统计,第三轮采样工作用时12小时,比第二轮缩短了2小时。
最美就是率先垂范、实干担当
10月19日,贺兰县习岗镇沙渠村,在第一轮疫情排查中就摸排出30个到过疫情发生点的村民。按照防疫要求,30个村民涉及的12户群众都需要居家监测,紧接着又排查出各类重点人员22名,1023名群众被封控隔离。
沙渠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建河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信息摸排小组、志愿服务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病毒消杀小组,将各项防疫任务细化分解到组、责任落实到人。面对人手紧缺、排班密集,苏建河说:“排不开班的,我顶上!”随即他又在沙渠村党支部微信群内发起党员报到号召。“请先给我安排一个志愿者岗位”“我可以24小时执勤”“哪里有空缺,随时安排我”……这些人中,有70岁的老党员,也有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还有的给自己的家属也报了名。目前,全村共有29名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志愿者加入24小时驻村值守中,确保防疫力量无缝衔接、调配顺畅。
连日来,苏建河手持喇叭在全村45栋楼宇间不知往返了多少趟,有时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然后紧接着上一个大夜班。现在,只要号令一响,大家都立马自觉下楼有序进行核酸检测,还有好心的村民为了让他少走一些路,专门给他提供了一辆可以穿梭于小区间的农用三轮车。
在一趟一趟的服务中,志愿者们热情付出,多做少说,最终换来了群众的认可。有的村民担心他们总吃泡面对胃不好,自掏腰包送来了八宝粥、面包、馍片;还有的村民自发给防疫人员送饭,上面留下了“你们辛苦了”“银川加油”“我们同在”的小纸条。
最美就是恪尽职守、创新作为
泾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赵军扎实落实“敲门服务”工作法,按照包抓责任到户的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党员下沉到社区一线,逐户上门筛查途经风险地区人员、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劝返外地返乡亲属,严把疫情防控的“关键一公里”。“敲门服务”筛查的是隐患,评估的是健康,提供的是服务,敲开的是干部和群众间的“心门”。
作为包村领导干部,针对村级防疫力量不足的问题,赵军提出“千名护林员防疫行动”,充分发挥护林员广泛分布在周边各村组的地域辐射性优势,以1000名护林员为“支点”,要求每名护林员在承担护林职责的同时,还要在居住村组内完成30名至50名群众的风险排查、疫情宣传等常规工作。护林员对完成的工作任务每天要定时在微信工作群内进行登记报备,并由专人进行汇总统计,一方面确保农村防疫工作“不少一户不漏一人”,另一方面还将防疫任务与护林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相挂钩,提高了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截至10月31日,1000名护林员已完成3万余名群众的基础防疫工作。
眼下,正值冬季森林防火关键期,泾源县自然资源局坚持防火、防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在各个边界林区统筹设置防火、防疫监控卡点,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重点林区巡逻防控等机制,做好外来人员入泾源疫情排查、劝导说服等工作。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赵军用自己的担当自觉、创新作为,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强大力量。(通讯员 许作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