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初雪比往年来得偏早一些,霏霏雨雪映衬着疫情下冷清肃静的银川,颇有些“千山鸟飞绝”的意境。然而在表面的冰冷之下,这座城市正在因抗疫而集结成团,每个志愿者散发出的点点微光,正在凝聚成火,温暖着这个寒冬。来自科技厅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党支部的两位志愿者——老党员马会忠和杨海霞,就是这样两束“微光”。
来到金凤区黄河东路银啤苑社区新纪元小区的志愿服务点,简易的帐篷在风雪中摇摇欲坠,帐篷里的马会忠孤身一人,披着军大衣,正聚精会神盯着手机看微信群,被封闭的住户有什么需求,都会通过微信群告知他。“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一点,下午五点以后是最忙的时候。”买菜、送菜、买药、倒垃圾,这已经是每天的常规工作。作为一名26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马第一时间加入了抗疫大军:“这正是我们党员应该冲到前面的时刻,责无旁贷!”除了送东西这些常规工作,有时候还要负责对封闭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有群众对着窗户大喊“什么时候放我出去?”老马同志就站在楼下陪他聊会儿,这个厚重如山的大叔总是给人一种踏实和靠谱的安全感。24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他跟群众打交道很有自己的一套。“比起基层农村工作,志愿服务太简单了”。正说着,一位住户要把一包东西递给前来探望的朋友,被老马及时制止:“物资只能进,不能出”。住户不依不饶地说“东西还没有拆封,就让我送出去吧。”“物资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斩钉截铁地说完后,老马迅速关上了单元门。
这边是铁汉柔情,在沁逸苑做志愿者的杨海霞同志则是另一番服务模式。到达杨海霞同志驻守的帐篷时,老远就看到她身着蓝马甲,站在帐篷外和一群“红马甲”叽叽喳喳地交谈着,“哎呀一会儿要做核酸检测了,哎呀群里有人@我要送菜了……”,看到我,杨姐热情地向我介绍了身边的“红马甲”,已经跟他们打成了一片,充分发挥了自己热心大姐的特长,聚集全小区的志愿服务力量,把志愿服务搞得热火朝天。在科技厅工作26年,杨姐做事讲究以理服人,物业不能及时清理单元垃圾,杨姐就一次又一次去沟通联系,摆道理、讲规矩,最终说服了物业及时集中清理积压的垃圾。作为一名25年党龄的老党员,她第一时间响应科技厅下沉一线、助力防疫的号召,主动报名做志愿者。“平时老说党员要做先锋表率,现在不正是时候吗?工作岗位上需要年轻人,我们老同志搞服务也更有经验,所以我就赶紧报名。”“最让人心安的是,厅里给我们送来了完备的物资,厅领导好几次来探望志愿者们,支部书记周小平同志虽然被隔离在家,却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给足了我们温暖和底气。”
初雪已覆地,帐篷外冷风呼啸,今晚又是个难眠的夜。可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通讯员 马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