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残联组联部四级调研员罗忠堂
10月25日上午,宁夏残联党组派我和其他3名同志到西夏区兴磷社区参加抗疫。此时,银川市第一次大范围核酸检测正在收尾,社区工作人员在认真核对数据。看到我们加入,社区书记非常高兴。根据分工,我们4人负责测温、搭建帐篷、封控值守、台账信息登记、生活用品配送等工作。
紧接着是第二轮、第三轮大范围核酸采集。居民在划定的区域自觉排起长队,我们负责测温、核对健康码、登记信息,医护工作者耐心采集咽拭子。流程看似简单,里面却有着格外细致严格的步骤。从凌晨六七点到深夜十一二点,每个人似乎忘记了疲惫,我无时无刻不被这种氛围感染着。
兴磷社区紧邻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宁夏所有确诊病例均在该院集中隔离治疗。我值守的帐篷与医院只有一墙之隔,与主楼相距200余米。我常想,守住距离医院最近的这个封控单元楼,责任重大,或许在医院救治的患者会看到穿着红马甲的我,他们定能更有信心战胜病毒。
在随后的日子里,好消息不断传来,有患者治愈出院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朴素的价值立场,在患者救治中得到充分体现,不论是八十多岁的老者,还是两三岁的孩童,都得到了及时精心的诊治。
抗疫的日日夜夜里,千千万万个工作者、志愿者用心用情牢牢拧成一股绳,用无私的奉献筑牢抗疫之堤,不畏严寒,不知辛苦,坚守岗位,守住了风险点,也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初心使命镌刻在抗疫一线。
11月9日上午,艳阳高照。兴磷社区部分封控单元楼开始按照严格的程序解封,社区副主任孙建平拿着大喇叭喊:“居民朋友们,5号单元楼解封了,请大家下楼。”经过很多天的封控之后,走出单元楼的居民们,都非常开心。
疫情以来,宁夏残联系统干部职工积极下沉抗疫一线,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干部,虽身有残疾,但也不能置身事外。在西夏区,像张诚、杨扬等许许多多残疾人,在各自岗位勇挑重担,各尽所能服务群众,疫情面前没有任何退缩。对于普通人,一项很简单的工作,残疾人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坚信,疫情会过去,银川会更美。 (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