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辛苦了,大中午的还要给我们做核酸检测。”“没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1月12日中午11点40分,贺兰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师杨佳敏正忙着给居民做核酸检测,作为中心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从疫情防控开始到现在,这个只有22岁的女生就好像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时刻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爱操心”的习惯。
细致:每次装箱都要做到零差错
大范围核酸检测时,杨佳敏每天要装箱1900多个样本,平时每天也要装箱三四百个样本,这些样本装箱的过程十分繁杂,首先要将个人手机上的码和试管上的管码一一对应,接着还要和箱码对应上。“一箱可以装十管,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其中任何一个错了也不行,一旦有错误,装箱时就会出现乱码,就需要在100多个甚至更多的样本里一个一个试。”杨佳敏告诉记者,装错了样本,后果不堪设想。
有压力自然有动力,作为年轻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杨佳敏也是一样,刚培训的时候,没有谁去要求她,她就自己在家默默练习,总结规律,等到了实战时,一开始一个多小时才能装完的核酸样本,还时不时出现些失误,到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全部装箱,而且几乎可以做到零差错。
忙碌:一天24小时,没有一刻属于自己
业务熟练的背后,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杨佳敏的24小时几乎没有一刻是自己的,尤其是在大范围核酸检测时,早晨一上班就要去做核酸检测,一直到晚上才结束,回来还要把当日所有的样本装箱,全部工作完成,就已经到了凌晨一点,暂住的宾馆里没有锅灶和微波炉,只能将就吃几口冷饭,然后草草收拾一下再睡觉。
然而,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只要一个电话,她就得立马穿上防护服,背上工具,踏上前去做核酸检测的路。
而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杨佳敏和她的同事们就忘了疲惫,脑子里想着的,只有怎样零差错做完核酸检测,怎样把一套防护服穿出“最大价值”。“疫情防控期间,每一套防护服都不能浪费,所以我们都会在穿着防护服时,尽可能地做更多工作。”杨佳敏说,有时候虽然已经到了饭点,采样工作也做完了,但想着身上还穿着防护服,就会抓紧时间去装箱,经常一忙就错过了饭点,等到反应过来,又迎来了下午的工作。
动力:源自责任和家人的支持
在贺兰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佳敏是大家眼里的小妹妹,也是一个爱操心的好同事,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她还要负责给其他班次的同事培训,培训结束后,她也不会一走了之,而是随时准备着给其他同事帮忙。“有的时候同事采样遇到问题,我也要随叫随到。”
尽管每日都在奔波繁忙,尽管许久没有好好打扮自己,但这个22岁的姑娘没有抱怨。“疫情防控是事关整个城市安全的大事,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冲在前面。”她说。
而对于女儿的工作,杨佳敏的父母也给予了极大支持,被隔离在家的老两口带着杨佳敏的小侄女,每天规律地生活着,保持着健康的心态,隔三差五和女儿来个几分钟的视频通话,在视频里看着小侄女用稚嫩的童音说出“姑姑好棒,姑姑加油!”时,杨佳敏的心里暖暖的,感觉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 记者吴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