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金融+”力促企业快速发展 > 文字头条
从小额信贷到整村授信 “信用密码”巧解脱贫融资难题
时间:2020-12-11  来源:新华财经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近年来,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将农户信用转化为资产,解决了贫困群众无有效抵押物的融资难题,并通过“整村授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使“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成为深入农村老百姓心中的金融理念。
  信用评级+“扶贫宝”
  解决农户贷款难银行不敢贷难题
  看着牛棚里20头健硕壮实的肉牛,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上金村村民于红喜的脸上笑开了花。“通过养牛每年毛收入超过10万元,我打算再扩建一排牛槽,增加存栏到30头。”于红喜说。
  在宁夏西海固,和于红喜一样,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摆脱了贫困,这一切得益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支持。
  多年来,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推行“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该政策在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于红喜便是通过5万元的小额信贷开启了他的养牛生涯,对于红喜来说,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在贷款审核过程中,由于农户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加之农业高风险性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承受力,使金融扶贫工作常常陷入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户用钱贷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对此,宁夏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评级,根据评级情况予以授信,从源头上做好风险控制。同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金和风险分担机制,有效解决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目前,宁夏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余额已达9.66亿元,与扶贫小额信贷的比例为1:7。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宁夏全区扶贫小额信贷年均增加30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71.57亿元,存量获贷户数14.52万户,户均贷款4.93万元,贷款覆盖率达76.1%,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应贷尽贷”。
  同时,宁夏还充分发挥保险精准扶贫的作用,探索推广“扶贫保”,加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力度,为贫困户办理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和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因灾、因病、因意外伤害及市场因素返贫的风险,其中重点推进特色产业保险,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末,宁夏“扶贫保”中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共计33个,宁夏农业保险累计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71.09亿元的风险保障,向4.78万农户支付了1.29亿赔款,户均获益2708.29元。
  在金融扶贫实践中,宁夏还针对到期贷款和贷款逾期情况建立分类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制定还款计划或做好展期、续贷等准备工作,有效控制贷款逾期率。目前全区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仅为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信用变资产“整村授信”
  让金融扶贫扩面提质增效
  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于红喜来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资金需求。今年,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根据他的养殖规模和良好的信用记录,给他批准了最高3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这让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外,一般农户只能按照‘担保+抵押’的模式贷款,为解决农户发展产业的痛点和难点,‘整村授信’便应运而生。”固原市金融局局长安希平说,这个最初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评级授信体系,已经扩大到全体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
  今年,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区范围内启动“整村授信”工程。截至今年6月30日,宁夏已对全区43.14万户农户完成整村授信信息采集和评级授信,农户已用信353.7亿元。未来三年,该行将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农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进行全面评级授信,对一般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3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优惠利率的商业贷款,对涉农企业发放担保贷款。
  像于红喜一样,越来越多信用度高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最高30万元的信用贷款,信用在宁夏已变成非常值钱的资产。“信用度越高,贷款额度越大,利率还越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业务部负责人马春霖说,他们在对18岁以上、65岁以下,有行为能力、有产业,无不良嗜好的农户进行信息采集、评级授信后,都要乘以“信用记录”这一系数,所以最终能贷多少,都基于信用。“我们就是要以信用为杠杆,强化农户诚实守信意识。”
  此外,宁夏还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等建设,将信用等级与享受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挂钩,营造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发展环境。“通过金融扶贫,促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信用意识、法治理念和契约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安希平说。
  涉农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突出
  乡村振兴仍需产业“贷”动
  “通过评级授信将信用转化为资产,用信用资产代替实物资产,不仅解决了贫困户无有效抵押物‘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评级授信,使‘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金融理念。”安希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扶贫的脱贫任务完成后,金融扶贫工作的重点需要由支持建档立卡户向支持一般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转变,而产业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点,各金融机构仍然要将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作为长久之策。
  目前,宁夏尤其是西海固各县(区)普遍存在产业发展相对传统、单一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草畜产业,且扶贫贷款的70%以上用于养殖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为集中。
  同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他们除传统的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外,手中拥有的大量资产仍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及涉农企业、基层干部建议:
  ——进一步加强扶贫产业培育。建议相关部门比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信贷优惠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发展,为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和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建议金融机构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在农村活禽活畜、大型农机具、“三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助业贷款方面优化升级。
  ——通过大数据为涉农企业准确“画像”。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建立全区性公共信息平台,整合金融、市场监管、税务等数据,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使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穿透企业的真实情况,为涉农企业准确“画像”。
  ——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保险作用。专家建议,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财政补贴保费的力度,促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风险保障作用。
编辑:郭梦瑶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雪花坠皓色添冬韵
    雪花坠皓色添冬韵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旅游在银川,满眼皆是“诗和远方
    宁夏人物
  •  80后法医拜永强:让痕迹、物证“
  •  杨锺健:用一生讲述不可思议的远
  •  好习惯过出好日子
  •  王维斌:小事连全局连民心
  •  王维斌:小事连全局连民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