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小镇未来将聚集数百家企业,形成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全产业链轴承产业制造中心;银川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全力构建以5G技术应用为基础,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完整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链,成为全市智能终端特色产业新地标;共享集团,建成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让中国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领跑全球……打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产业发展成绩单,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一个个崭新载体平台加速打造,不断刷新产业能级。
No.1企业发展风生水起
走进巨能机器人公司的生产车间,宛如来到一个机器人的世界,闪转腾挪的工业机械臂,钢筋铁骨的桁架机器人……巨能机器人在绿色发展中谋变求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生产线,让传统工业制造产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转变,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
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引用了MAZAK最新智能网络化工厂的构建理念,建立起智能网络化的生产环境,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智能网络化机床制造工厂”,开创了我国智能网络化工厂之先河。共享模具铸造用增材制造设备及铸造智能工厂、隆基宁光智能能源计量仪表数字化工厂、隆基硅高性能硅棒硅片智能工厂获得国家智能专项支持并部分建成投产。蒙牛乳业的乳制品全过程生产、富邦包装的绿色包装4.0等4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智能工厂。
目前,银川经开区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及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一流大型发电设备等动力机械铸造技术和国内首个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石墨烯产业集群、镁合金产业集群,力争成为世界领先的战略新材料基地。
No.2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汉尧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一期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以来,已生产正极材料600吨;隆基乐叶年产7GW单晶电池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所有建筑单体土建工程均已完工;轴承小镇项目已完成投资12.5亿元,一期25万平方米厂房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
初秋时节,在银川经开区的各个项目工地里,塔吊高耸、机声隆隆、人影匆忙……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一轮轮招商引资热潮、一阵阵项目建设热浪,为银川经开区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们正全速推进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项目建设。今年力争完成15万平方米厂房的建设任务;预计年底完成30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封顶。”银川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项目部书记张雪峰说。
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紧扣产业兴区、项目强区、错位发展、追赶超越主题,在部分项目推进中用好“腾笼换鸟”策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不断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凝聚起了强大发展动能。
截至7月底,银川经开区已开工入库项目56个。其中,工业项目开工入库44个。第一、二批固定资产投资共下达项目50个,总投资3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3.1亿元。
No.3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银川经开区大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过去几个七八级技工一周的活,现在用3D打印技术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更提高了生产效率。”共享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出了3D打印技术对铸造业的革命性改变:生产流程从7项缩短为4项,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生产环境大为改观。共享集团的铸造用3D打印技术已成为银川经开区智能制造的重点产业化应用项目,推动了银川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围绕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区;全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优先布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银川经开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全力推进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组建研发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加快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银川经开区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0余家,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资源计划系统(ERP)普及率达80%以上,小微企业的办公自动化(OA)等基础软件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银川经开区正以奔跑追梦的昂扬姿态向“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宏伟目标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