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宁夏商务动态 > 工作动态
创新驱动 民企走出新路径
时间:2019-01-14  来源:宁夏日报
  为破解创新不足、发展不足的短板,找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宁夏举全区之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在创新大潮中唱主角。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张芯片上的创新,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未来“无人工厂”,宁夏紫荆花纸业华丽转身加入绿色制造……不少民营企业在不断创新中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一批企业创新成果转换成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宁夏银和半导体:一张芯片上的创新
  

 

  “3年累计投入创新资金1349.52万元,打造宁夏的芯片研发团队。”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浩育洲自豪地说,目前,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已成功试生产。
  据了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尺寸硅片主要由美日德等原设备供应商供应,国内没有成熟的生产链。为了尽早追赶国内外的同行水平,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高薪聘请专家来给员工讲课,同时,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去国外学习。同时,还与宁夏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培养,不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我们已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16nm制程8英寸半导体抛光片制造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浩育洲说,公司将通过开展高品质半导体硅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半导体硅片产业化、创新研究和开发基地。可年产420万片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亿元。
  银和半导体大硅片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后,可弥补国内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汽车、计算机等产业对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需求。同时,降低我国对高品质半导体硅片的进口依赖。
  宁夏巨能机器人:打造智能“无人工厂”
  

 

  1月9日,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对企业生产的多台机器人进行包装贴单,马上它们就要配送到全国各地。这些工业机器人可通过工业云平台,进行远程操控和检测,是目前行业内的前沿产品。
  走进巨能公司的车间,记者没有看到印象中的机器人,而是一些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长的框架结构的“大家伙”。一条生产线上只看见一名工作人员在操控电脑。“银川精密制造有基础、有人才,我们认准我国机械制造业将走一条基础制造——数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及早迈出了第一步。”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麻辉告诉记者,宁夏巨能在绿色发展中谋变求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生产线,让传统工业制造产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转变,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
  作为西北第一家独立开发和制造智能机器人的专业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中心,同时于去年建立自动化工业云平台。同时,工业机器人智能分拣单元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
  2018年11月,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紫荆花纸业:华丽转身加入绿色制造
  

 

  1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紫荆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车间日前捷报频传,随着紫荆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期”项目的试产,第一袋黄腐酸有机肥的下线以及第一辊本色生活用纸下线,紫荆花纸业由传统的造纸行业实现华丽转身,加入到了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行业。
  经过多年探索和攻关,宁夏紫荆花成功打造了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把农作物秸秆做成本色纸、造纸过程中产生的黑液变成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生产,形成了“纸浆+肥料”的联产模式,造纸工业和农业的良性循环,是造纸行业的一场环保革命。
  该项目所应用的技术在制浆蒸煮工艺方面用碱量下降60%;生产的有机肥,有机质高达60%以上,有机肥腐殖酸含量达30%;整个工艺流程废水产生量减幅66%,废水的COD减幅达72.7%。每产1吨纸制品可消耗秸秆2吨左右,同时产出有机肥1吨左右。
  产品获得美国FDA、欧盟AP食品级认证及中国环境标志(Ⅱ型)产品认证。“纸浆+肥料”的联产模式不仅破解了制约造纸企业发展的纤维原料、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三大技术瓶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而且在推进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实现减少秸秆焚烧污染、替代木材造纸、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等多重环保效应,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共赢。
  银川经开区石墨烯生产线:向“神奇材料”要奇迹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盯国际行业前沿,抢占先机向“神奇材料”石墨烯产业持续发力。
  2017年12月,年产3万吨三元正级材料及1万吨导电浆料项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建设,2018年7月,投资3亿元、年产3000吨的石墨烯正极材料一期项目在该公司正式投产,宁夏石墨烯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同期揭牌,由此填补了我区石墨烯产业的空白。
  “三元正极材料的投产,将从材料上解决电池续航时间短的瓶颈问题,可满足国内国际动力汽车锂电池亟需的技术及规模需求。”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徐杰说。
  据了解,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主体,天津玉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有限公司预计在银川经开区总投资85亿元,建设5个石墨烯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在银川市形成石墨烯储能材料基本的产业链条,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
  “我们的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一期项目年产3000吨石墨烯正极材料项目,6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宁夏汉尧企业生产部副经理徐杰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中旬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已经实现5个型号产品的生产,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充电基
  •  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解
  •  关于“政府规章”“政府令”栏目
  •  权威丨吴琦东任银川市人民政府副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首届阅海湾新春民俗游园灯会18日启幕
    首届阅海湾新春民俗游园灯会18日
    商圈趣味定向赛快跑慢逛皆相宜
    商圈趣味定向赛快跑慢逛皆相宜
    宁夏人物
  •  从一穷二白到致富能手
  •  沙秀兰:从“怕脱贫”到“干劲足
  •  越是黄土深厚,越是倔强敦厚
  •  王海涛:做本土有影响力的影视公
  •  杨德明:只要踏实勤劳,定能过上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