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营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良好氛围。
7月初,水投集团工会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及成长经历,用身边的典型、生动的事例、真切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充分展现水投人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建新功的精神风貌。
本次演讲比赛不仅营造了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也为实现宁国运“超千亿企业”目标,集团“三五”战略规划目标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初心不改 使命不移
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中源水务公司 马国伟
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老人半做调侃地说:“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主要是因为,在农村晚上没有电。”有人批评他说:“你自己家里头七个子女,是不是你家里头也没有电。”他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敏锐地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速实在是太快了,这个速度达到千分之二十到千分之三十。他是第一个提出“控制人口政策”的学者,并把这个观念转化成某种政策主张。但怎耐,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他的批评如潮水一般涌来,因为那个时候这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判断是“人多就是力量”。
一位夫子,他站在这边,所有人都站在对面。他却说,我虽已近八十,我自知寡不敌众,但面此状况也应当单枪匹马走出去,绝不向那种以力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的批判屈服。
这个人叫马寅初,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经济学泰斗。对他而言,使命就是此生牵绊国家之兴旺,人民之幸福,虽九死而其尤未悔,哪怕坚守良知的批评,哪怕所有人站在那边,我凭良心,我站在这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他的批判大会上,有人问他,你已年过花甲,功成名就,为何要这般自讨苦吃,他却说,相比北大之精神,校长的职位又何足轻重,年轻时,他曾在一篇《北大之精神》的文章中写下,所谓北大精神,便是那种奉献牺牲的精神,便是贡献国家和社会不计个人之利害勇往直前。花甲之年,初心依旧。直至今天,北大依然秉承和延续着这种精神,星火相传,人才辈出。
在中源水务有一位老同事老党员,他叫马柱,从事管道维修工作,人如其名普普通通老老实实,经常是朴素的着装加带憨厚的笑容,他没做过什么一鸣惊人的大事,也没担任过什么重要的职务,你甚至都很少听到他讲话,留给人的印象好像只有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碌维修的身影。2008年的一天他正常轮休,捎带着自己的女儿在路上正好碰见工程队,大家即将恢复通水收工回家,突然间井内吼叫的冒水声,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坏了,350的泄水阀没关,快打电话把路口的阀门全都关掉”,而这时马柱,捡起地上的管钳就跳下了井内,10秒,20秒,眼看着水就要淹没他上扬的嘴巴,阀门关住了。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阀门如果现在关不住,光是排空管道内的存水,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大家嘘寒问暖,把他拉出井内,可这时候,站在一旁16岁的女儿不答应了,拽住他的胳膊,大声的哭喊着“就你能,你又没穿工作服,你跑下去干啥,你跑下去干啥?”,大家赶紧劝说,你爸爸没事,换了衣服就好了,可孩子就是不听,柱哥却一声不吭,拉着女儿上了摩托车,临走只说了一句“我先走了”。
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这孩子不懂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哭又喊的,柱哥肯定是脸上挂不住生气了”。几天后,一位自称是柱哥女儿的老师来到单位,说是替孩子来给同事们道个歉,孩子写了一篇特别好的作文,里面提到了道歉的事情。作文里说“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几乎没有穿过干净的衣服,不是迷彩服就是工作服,我常常担心同学们那天撞见他呢,今天,你的小棉袄终于攒够钱给你买了一件新棉衣”。原来那天他穿的正是孩子买的新棉衣,看过作文的人都沉默了......
他今年57岁,他今天依然坚守在抢修一线,而这一坚守便是整整34年。
人们常常期望什么岁月静好,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总有这样一些人在为此负重前行,他们把工作当成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的内涵。
负重前行,多好的一个词啊!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的中源水务吗?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几百人之众,从农村人饮走向城镇供水,从节水灌溉兼容污水处理,从传统供水模式走向智慧水务建设,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空前来临,水投集团“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正在这里砥砺前行,每一个中源人都自觉肩负起“俯首甘为清水两岸生民 倾情润泽海同两县大地”的崇高供水使命。
你看吧,此刻我们的身影正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议,正奔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每一个中源人都在用自己的使命担当负重前行,贡献着他们的激情和才华,奉献着他们的忠诚与汗水,在海同两县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写下初心与使命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