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健康
这些疾病 最容易拿“春困”当幌子
时间:2024-03-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俗话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年一度的“春困”来袭让不少人感到昏昏沉沉,甚至工作、学习效率都大打折扣。别急,中医就送大家一份“春困”的自救指南。“春困”本身并不是疾病,但是就有那么一些疾病,伪装成“春困”的样子,一定要提高警惕。
  春困有“理”
  《黄帝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古人在长期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与外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从而确立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时气候及环境变化,会影响人体内阴阳平衡。在冬春季节转换的阶段,人体阳气从冬藏转为春生,气血增长。如果本身气血充足的人,能较好地适应这一转变,没什么感觉。
  如果人体气血不足,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这主要因为人体内阳气跟不上自然界阳气升发的步伐,是一种人体暂时失调的现象。春困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具体来讲,季节转换主要会带来以下影响:
  生物钟发生改变
  光照程度会影响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它的时相反应曲线与光照刚好相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天黑的时候褪黑激素开始分泌,天亮了就停止分泌了。春天昼夜时长发生改变,和冬天相比较,天长夜短,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时长也相应缩短了,导致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白天犯困的时间会相应增加;
  代谢增加
  进入春天后,气温回暖,人体新陈代谢也逐渐增加,机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可能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得身体容易疲乏;
  湿气重
  中医责之于“湿”。春天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受到外湿的影响,湿邪困脾,脾运化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乏源,易出现疲倦乏力。同时,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导致气的升降运动失常;
  脑供血减少
  春天由于天气变暖,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流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给脑部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两类人是“特困户”
  脾虚湿盛和肝火旺盛之人易春困。
  脾虚湿盛
  主要表现为乏力、困倦、头身困重,头昏,伴有腹胀、恶心、食欲减退、大便黏滞等。舌苔较厚腻、有齿痕。“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与内湿,内外相和,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
  肝火旺盛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春天是肝旺之时,春季养生宜疏肝。而如果平时肝火偏旺,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出现急躁易怒、心慌气短、失眠、头晕、头痛以及困乏等症状。
  解“困”有方
  根据中医治未病养生理念,春困可以通过起居、情志、饮食、运动等方法综合调理。
  起居调节
  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春捂以免寒湿内伤。早睡早起,逐渐适应春天阳气的生发。
  情志调节
  畅达情志以养肝。肝主情志。养肝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内盛,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饮食调节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适当多吃一些辛甘发散的食物,比如白萝卜、芫荽、葱白等;避免过多食用酸性食物,比如石榴、柠檬、橘子等,因为酸味入肝,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的生发以及肝气的疏泄。同时饮食宜清淡,少食寒凉和肥甘厚味之品,以免伤脾。
运动调节
  多做户外运动、有氧运动,比如春游、慢跑、打太极等,加强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注意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容易耗伤阳气。
  这几种困倦要警惕
  有些疾病打着春困的幌子,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
  脑中风
  据报道,7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至10天会频繁打哈欠。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言语不清等症状,要高度怀疑是脑血管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肝脏疾病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而且肝脏上没有痛觉神经分布,因此在患病初期,人体很难察觉到。如果疲劳犯困的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腹胀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肝炎病毒学、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检查来排查肝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从而机体缺氧,导致疲劳、困倦、反应迟钝以及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和警觉力下降,甚至还会产生窒息猝死。对于这类患者,应该进行监测,必要时给予治疗。
  心脏病
  如果同时伴有心慌、胸闷、胸痛,甚至晕厥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则要警惕心脏病,及时到医院检查。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焦虑症等疾病也会让人感觉白天困倦、精神疲乏,症状与春困很像,但这是“假春困”。如果保持充足的睡眠之后,“春困”仍然得不到缓解,还是控制不住频频犯困,应尽快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对症治疗。  乔会秀
编辑:马祎琳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赤狐:雪山中的“一把火”
    赤狐:雪山中的“一把火”
    银川迎来红嘴鸥
    银川迎来红嘴鸥
    宁夏人物
  •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宁夏医
  •  【身边的感动】宁夏3名志愿者捐出
  •  点点心灯绽芳华
  •  耄耋老人义务送报二十载
  •  心向往之勇前行 有所不畏有所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