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市上的老月饼。
最经典不过五仁月饼。
中秋节快到了,桌上总少不了月饼的身影。如今市面上月饼种类繁多,但最令人怀念的,永远是从小吃到大的那块老月饼。而老月饼那独特的口味,就藏在市井烟火里。
早市里的老月饼
每天清晨,海宝早市都是那么热闹,新鲜的蔬菜水果,各式各样的副食,叫卖声,早点的香味,一条巷子的烟火气足够唤起人们生活的热情。往巷子的深处走,总会发现可心的味道。眼下中秋节快到了,巷子里多了几家卖月饼的摊子。每个摊子上,几个白色的大盒子码放整齐,里面是一摞摞月饼,看着挺多,但随着早市上的人来人往,你买几块,我买几块,不一会就少了许多。
“我是最近一个星期才开始做月饼的,做一天,卖一天,隔天再做。”一位卖月饼的摊主马志惠说,他平时主要做各式各样的饼子,去年接手了一个店铺,店铺的原经营者会做月饼,把这个手艺教给了他,从那时起,到了中秋节,他也开始做月饼。后来店铺拆了,他把加工点转移到良田镇,他的家也在那里。今年中秋节快到了,他又开始做月饼,每次做的月饼量不算大,就吃个节日的气氛。等早市收摊了,马志惠还要赶去别的地方,一天跑两三个点,月饼也就卖完了。“你别看现在新式月饼出了那么多花样,老月饼还是受欢迎,一方面是价格实惠,更关键的是很多人还是习惯吃老月饼。”
马志惠这边聊着,那边不断有拎着大包小裹的顾客,在满载而归前捎上几块月饼,回去品尝这一年一次的甜蜜。
酥脆饼皮越吃越香
老月饼没有精致的包装礼盒,没有各种新奇的口味,吃的就是一个适口。马志惠说,老月饼也是京酥月饼,和广式月饼有点像,但口味口感完全不一样。而且老月饼不像新式月饼,需要用到很多材料,他细数了几样,几乎都是家常的食材。他一边说着,一边掰开了一块五仁月饼,咬一口尝尝,饼皮又酥又香,散在嘴里又有一点松软,越嚼越好吃。
马志惠说,网上有很多介绍月饼制作的内容,有的需要加入泡打粉等材料,老月饼的饼皮就用面粉和糖浆。不过糖浆需要自己熬制,一大袋子白砂糖在细火中慢慢熬制,还要加入苏打水调节酸碱度,一来中和掉糖浆里的酸味,二来和面做饼皮的时候,可以让饼皮软硬适中,吃起来酥脆松软。
烤制的时候,需要在饼皮上刷一层蜂蜜。这层蜂蜜主要是用来上色,轻薄一层,在高温下逐渐变成焦糖色,看上去更诱人,“这层蜂蜜不能加太多,不然颜色就发黑了。”马志惠说,老月饼就看这张皮,要酥脆,越吃越香。
经典不过五仁月饼
虽说老式京酥月饼,讲究的是饼皮的酥脆,但一块月饼出不出彩,还是得看馅料。馅料制作相对饼皮来说,没那么复杂,马志惠说,现在做什么、吃什么都很方便,像豆沙、果酱等馅料甚至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再包进月饼里。种类多,口味丰富。
但不管什么月饼,说到底最考验手艺的还是五仁月饼。“五仁月饼经典有它经典的道理,这几天月饼就数五仁的卖得多。”马志惠的月饼摊上,其他月饼只有一个盒子装着,唯有五仁月饼占了好几个盒子,这也是他最拿手的。
“五仁月饼的馅料是我自己配的,里面有核桃、玫瑰、花生、瓜子、芝麻和青红丝,可不止‘五仁’呢。”他指着那个掰开的五仁月饼介绍,里面的核桃、花生等坚果类食材要炒一下,让里面的油脂发挥香味。而包裹着这些果仁的是面粉,制作时要放在锅里蒸熟,拌了白糖,再用来包裹这些食材,各种香味融合在充满甜味的麦香里,是最和谐,最传统,最能勾起人回忆的味道。
链接
各式月饼你吃过吗
京酥月饼
北方地区月饼类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花样众多。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2:3,重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因主产于广府民系的分布地区而得名,起源于唐代,成型于明代,兴盛于近代,流行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广大地区,清末已走出国门,远传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地。广式月饼的选料和制作技艺精巧,特点是皮薄松软、造型美观、图案精致、花纹清晰、不易破碎、包装讲究。
苏式月饼
源于苏州,属于苏式糕点,为江浙地区人民喜爱。苏式月饼源于唐朝,盛于宋朝。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动物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饼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酥脆。
潮式月饼
又称朥饼,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糕类名点,属酥皮类饼食,是中国四大月饼流派之一,常见的潮式月饼(圆形)的主要特点是皮酥馅细,油不肥舌,甜不腻口,其按内馅种类可分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种类,内核则包括蛋黄或海鲜等多种(也可无内核)。
记者李尚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