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滨体育场内,教练李云亭教小队员带球过人。(摄于2021年)
湖滨体育场此次改造后的效果图。
从最早的土场地,再到后来的炉渣跑道、塑胶跑道,42年来,湖滨体育场服务了几代银川人,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专业体育人才。同时,它也见证了宁夏体育事业的发展。
A 始建于一九八O年
湖滨体育场始建于1980年。《宁夏体育志》记载,整个体育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8条400米跑道,总投资为22万元,有装配式可拆卸钢结构看台,可容纳观众2500人。
建成之初的样子,银川市66岁的足球教练李云亭记忆深刻,“一个土场地,用三合土打的,很瓷实,很平整。”李云亭说,当时的湖滨体育场四周没有围墙,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李云亭是1975年从大连来到银川的,就足球而言,当时的大连无论是足球人才、基础设施,或是足球氛围,都比银川要好,李云亭笑着说,他刚来的时候,因为没有专业场地,只好在一块不平整的土场子练球。
李云亭还记得,如今体育场的位置,曾经是一个大湖,记者走访周边居民,许多老人也都证实了这一点,说当时的湖滨体育场,是填平了一处湖泊后才盖起来的。其实从它的名字也能看出来,当时这一片的确有大片的湖泊。上世纪80年代,这一片陆陆续续建起了湖滨体育场、银川市青少年宫、湖滨游泳馆、体育馆,也开始成为银川市民体育健身的中心所在。
湖滨体育场里的足球场,还种过几次真正的草皮。李云亭说,1984年前后,为了迎接一次重大足球赛事,种过一次,当时用的是宁夏的草,种上三四年,因为气候和保养原因,最后全部死掉了,到了2003年前后,又种过一次,还是不行,最后就直接铺设的人工草坪。李云亭说,他从来到银川,直到现在,都一直在湖滨体育场训练,所以很熟悉这里的每一次变化。
B 前后经历数次大型改造
说到此次改造,银川市体育运动场地管理所副所长李林说,他了解到的关于湖滨体育场的大型改造,就有4次。
第一次是建成之初。李林说,他从一些银川体育界的老人口中得知,建成之初还是做了很多改造的,最开始的时候是黄土跑道,到了1982年的时候,已经铺上了煤渣,当时的煤渣跑道,可是标准的体育运动场。
资料显示,当年在整个宁夏,只有湖滨体育场和固原地区体委运动场是煤渣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后来陆续几年,湖滨体育场里的足球场还种了真草等等。第二次大的改造发生在1997年,湖滨体育场建成之初,搭建的看台是简易的钢架结构,到了1997年,这些可拆卸的简易看台就被改造成了固定看台,也就是现在湖滨体育场两侧的水泥看台,附近不少居民说,这次改造之后,整个体育场看起来整齐了许多,也安全了许多。
第三次改造是2004年前后,当时对足球场,以及跑道做了大规模的改造。第四次改造就是此次了。李林说,这次改造的400米塑胶跑道占地面积4364平方米,采用的是砖红色混合型聚胺脂塑胶,足球场面积7651平方米,采用了深绿色人工草坪。
“其实要细说起来,湖滨体育场大大小小的改造太多了,差不多隔两三年就要改造一次。”李林说,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设施老化速度比较快,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个体育场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李林说得没错,湖滨体育场确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银川不少的体育人才,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C 银川体育人才的摇篮
银川市体校52岁的副校长刘银昌,这些年一直在湖滨体育场训练队员。他说,银川市的许多优秀队员,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宁夏女孩马蕊夺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女子100米冠军,实现了宁夏在全国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刘银昌说,马蕊就是在湖滨体育场训练出来的。
“还有柯晓娟,2021年9月25日,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女子3000米障碍决赛中,她获得第八名;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田径项目的比赛,在男子体校甲组5000米决赛中,我们银川体校的苏飞摘得金牌,他们都是从湖滨体育场训练出来的。”刘银昌说,这块场地,为银川的体育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