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玉米搅团:粗粮细作,越吃越香
时间:2022-09-28  来源:银川晚报
  玉米搅团。
  现在正是吃玉米的时节,市场上一堆堆玉米,个大饱满,看着让人垂涎欲滴。玉米不仅香甜好吃,还营养丰富,膳食纤维多,也是很好的主食。要说它的烹饪方法那可太多了,而将其磨成粉,做出玉米搅团,就是一种很特别的吃法,也是粗粮细作的典型。
  记忆中的粗食变得更精细
  搅团是西北特色美食,它起源于关中一代,在过去是普通人家常见的食物。“小时候在老家,那玉米就是主食,用玉米做的搅团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银川开面馆的王利德老家在陕西,他说以前家里种的虽然是小麦,但连卖带交公粮,再留一点种子,最后没剩多少,家里几乎也吃不上,只能再种些好打理的玉米作为替代品。一年到头,吃白面的日子屈指可数,而玉米则经常见,现在感觉它可要比麦子亲切,因此在自己的面馆,也加了几道玉米面做的特色小吃。
  王利德总记得以前在老家收获玉米的场景:把玉米一个个绑在一起,挂在南墙晾晒,房前屋后,一片金黄,煞是好看。晒干后,农家的妇女们常常围坐在一起掰玉米,聊着天,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每天玉米棒子摞一堆,金灿灿的玉米粒则被装进袋子里,准备磨面。“过去都是自己磨的面,比较粗,做出的搅团口感一般,加上那时候总吃玉米面,还挺烦的。”王利德说,现在的搅团和以前的差别可大了,首先面磨得精细,做出来的搅团软糯、细腻、滑嫩,还有一点筋道,搭配的汤汁也不像以前吝啬那一点油,该怎么下料就怎么下,只为一个好味道。“要是按照现在这种做法,再让我天天吃,那还真是吃不够呢。”
  做搅团是个体力活
  如今的玉米搅团也不是全部用玉米面,“以前用的都是玉米面,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都要加一些白面。”王利德说,现在一般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掺起来,有了白面的加入,吃起来更加细腻,而这个比例做出的搅团口感是最好的。烹制时,先和面,把两种面倒入一个盆里,加一点碱,然后不断往里加凉水。成品搅团对成型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加水的量就是保证成型度的关键,切勿一次加太多,最好循序渐进,让面粉先变成面团,再变成面糊,直到面糊变得顺滑无颗粒,提起来再落到盆里,能在盆中的面糊上留下下落的纹路,这时候才是不稀不稠的状态,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锅里放水烧开,然后把和好的面糊慢慢倒入锅里,同时用大勺子不停搅拌,直至面糊变得更加粘稠,能保持一定形状,最后盖上锅盖焖10分钟,打开锅盖,再搅一搅,让面糊更加均匀。
  关于做搅团,王利德解释,因为做搅团要不停地搅拌,从和面做面糊,到煮锅里的面糊,几乎一刻都不能停。尤其是煮面糊的时候,面会越煮越粘稠,搅拌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更要用力,不知不觉间,整个身体都跟着使劲,不停地晃动。如此看来,做搅团还是个体力活呢。
  搅团吃法多,各个都美味
  搅团要配着汤汁吃。家常搅团的汤汁,多是用调料兑出来的,酱油、醋、香油、盐、辣子等加上热水冲开,再把搅团盛到这料汁里,最后添一点切碎的熟韭菜在上面,一是起到调味的作用,二也可以作为点缀。想要吃得更精细一点就要起锅烧油了,葱、姜、蒜在油锅里爆香,加入干辣椒段等调料,以及香醋、水,烧出香味,滤掉多余的调料,只取酸汤汁,加入些葱花、香菜,最后盛一勺搅团放在熬制好的酸汤汁里,同样放一些熟韭菜和油辣子,就好了。“这种搅团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水围城’,中间的搅团是城,周围的汤就是水。”王利德介绍说,其实汤汁还可以做成别的味道,比如浆水。煮面条留下来的汤,过滤后,用来浸泡烫过的芹菜,然后将芹菜放在一个干净的罐子里封口存放。经过两三天发酵,芹菜颜色变深,面汤中的淀粉下沉,上面的清液已经有了酸味,浆水就做成了。酸酸的浆水配着软糯劲道的搅团,也是香得人停不下嘴。
  其实除了这些吃法,由搅团衍生的吃法还有很多。比如煮好的搅团,通过漏勺倒入凉水里,就变成鱼鱼,这种吃法叫“飘鱼儿”。此外搅团晾凉后,可以切成块,凉拌着吃,或者炒、烩均可,总之,一盆玉米面糊,能变着花样吃。
  链接
  搅团的传说
  关于搅团这种特色美食的来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有传说。传说中,诸葛亮当年在西祁(今陕西的岐山县)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开垦农田,充实军粮。因为长年累月吃一种当地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为了调节士兵的饮食,诸葛亮就发明了搅团,当时称做“水围城”。  记者 李尚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盛装迎国庆
    盛装迎国庆
    关湖
    关湖
    宁夏人物
  •  贾晓东:争做基层“实干家”
  •  马永庆:用军人铁骨书写人生新篇
  •  家乡“归巢雁” 致富带头人
  •  吴楠:当起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