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身心的洗礼
时间:2023-04-11  来源:银川晚报
  在徒步宿营地的汪银芳。
  汪银芳
  开在徒步路上的梨花。
  这个季节徒步南长滩、宿营梨花下,晚上篝火旁唱歌,夜里抬头可观星,听着就很美,如果这样的美好是生活的一种常态,那实在是令人羡慕了。今年61岁的汪银芳,是宁夏徒步协会理事,这些年,她徒步的旅程中经历过很多美好,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身心的洗礼。
  “不顾一切”是一种情怀
  昨天,我们3辆大巴车,170余人,刚从银川进入南长滩宿营,这次是绕山一圈,走了一个环线,大概走了8.4公里。和之前的徒步一样,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差也很大,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三四岁的孩子,只要行走在路上,我们都是“徒友”。
  我们之间,是不问真实姓名的,也不管对方在哪里工作,挣多少钱,所有外在的光环,在自然间都实在渺小,不值一提。也是因为这样,让我们的徒步变得很纯粹,没有世俗的忧虑,每个人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在徒步的体验中,不顾一切。
  这样的“不顾一切”,是一种情怀,一种舍得。人可以在徒步中,摆清自己的位置,天地足够辽阔,人呐,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怀着敬畏之心走好每一步就好。当然,有了“不顾一切”的精神,人会更加专注,专注脚下的路,专注身边的风景,没有那么多杂念,反而会发现生活中常被忽视的细节,心里也很容易满足。至少我是这样的感受,我从很多徒友的脸上,也能看到专注和满足。
  用脚步丈量山河
  这次徒步我们去了两天,第一天很休闲,风景好,大家走得慢。晚上最惬意,支上火锅,点上篝火,唱歌跳舞,还放了烟花……你可以想象,把帐篷扎在梨树下的浪漫,一阵风吹过,就下起了梨花雨,同去的孩子们在“雨中”欢腾,看着他们的快乐样子,你会觉得生活太美好了。
  我今年61岁了,祖籍是浙江的,父母支宁来到宁夏,我生在宁夏。退休前,我在工厂工作,工作环境很简单,每天就两点一线,单调得很。大概是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问我,最近忙什么呢?我说没啥事,他就说周六去南寺爬山吧。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徒步。当时没有微信,就是QQ群,很多喜欢户外运动的人,都在群里沟通。
  我那时候的心情,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特别激动,也是从那之后,只要周末有时间,我就带着我爱人,一起去徒步,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通湖草原、六盘山、甚至到甘肃徒步爬雪山……真的是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的感觉。每去一处,都很有成就感,也越来越想去了解更多知识,了解关于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了解它更丰富的性格。
  “踩线”辛苦也值得
  走得多了,胆子也大了,很多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地方,比如沙漠腹地也不怕。但有一次我们同行的伙伴差点没走出来,才让我开始思考徒步究竟是为什么?2014年我参加了宁夏定向运动联合会活动,2017年参加了宁夏徒步运动协会、银川市徒步登山协会,我才知道,原来除了民间自发组织各种徒步行活动,还有协会专门在策划安全系数更高、更有意义的徒步线路和活动。
  于是我不仅参与徒步,也开始帮助徒友们去“踩线”,去设计更合理的徒步线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协会里很多“老人”的默默付出,每一次踩线,在徒步协会会长带领下,他们都会从起点走到终点,路上要做很多预判,设想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怎样走可以既满足大家观赏风景的需求,同时走的路段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中间在哪里休息;晚上在哪里落脚,安全不安全,费用合不合适……总之,这份操心,就是为了能为徒友们提供更多选择,能够完成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徒步行。
  现在,我作为协会理事,自然也有这份重担要扛。从最初只是自己玩一玩,到带动更多人参与,再到做策划和设计,真正完成一条条徒步线路的设计,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现在,我们协会每周都会组织主题系列徒步。比如“我的黄河”系列,现在我们已经组织了14期,最近的一次,是带大家到中宁白马乡,徒步穿越约7公里,上升50米。这边的丹霞山与宁夏其他地方的丹霞山不同,耸立、险峻。与旁边青灰色的山体对比鲜明。我们在安全的山脊小路和山谷里行进,山的险峻和高处的壮阔都能看到。
  之前我们还做过“我的长城”系列徒步活动,组织了20期,有些队员每期都参加,已经走了整整270公里。从战国长城走到隋长城,走过明长城,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丈量着自己的时间,所有艰难都变得有趣。还有“拓野”系列,组织了38期,强度更大,比如上个月,我们在吴忠市南55~70公里罗山与牛首山之间的无人区徒步,看到了大约100平方公里的红色丹霞山,山不高但色彩艳丽。
  “徒步游银川”是颇受欢迎的一个主题,就是行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露营、徒步、电影、民谣音乐、烟花、烧烤……很休闲,让人忘记了时间。“河山脉动”系列是我们新设计的,不仅可以徒步,还能了解藏在山河间的文化和历史知识。3月初,我们已经开始了第一期,从7000年的岩画到古长城,这样的徒步,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人充满前行的力量。  记者王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彭阳“醉”美梯田花海引客来
    彭阳“醉”美梯田花海引客来
    犀牛湖生态治理
    犀牛湖生态治理
    宁夏人物
  •  于卫军:一二三产相融合 红火日子
  •  沈爱红:带着深情履职 带着问题研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